腰椎管狭窄是指腰椎管因某些因素发生骨性和纤维结构的异常,导致一处或多处管腔狭窄,压迫硬脊膜与神经根出现临床症状。本病是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由於近年来对其认识加深,临床上有发病率升高趋势。
(一)先天性(发育性或特发性)腰椎椎管狭窄症。
(二)后天性(继发性)腰椎椎管狭窄症
1.退行性 椎间盘退变及向后膨出、椎体后缘及椎弓的骨质增生、小关节肥大与内聚、硬脊膜外血管异常及脂肪炎性水肿等
2.损伤性 腰椎骨折脱位后,移位的骨质与新生骨,可造成椎管狭窄。此类不在本文讨论。3.医源性 后路脊柱融合术后形成的骨痂、椎板切除或腰椎间盘突出行注射疗法后的粘连与形成的瘢痕。4.脊椎滑脱 先天或后天所致的脊椎峡部不连,继发脊椎滑脱。
(三)混合性腰椎椎管狭窄症 上述先天和后天两种因素并存,临床上较常见。长期反复的下腰、骶、臀痛,单侧或双侧,可向下肢放射。上腰椎神经受损时,疼痛放射至腹股沟、大腿前外侧;下腰椎神经受损时,疼痛放射至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部。神经血管性缺血可引起间歇性跛行。部份病人可有排尿不畅、男性性功能障碍及会阴部感觉异常。检查见下腰椎棘突旁有压痛,腰部后伸时,因椎管内有效间隙减小而疼痛加剧,使腰部后伸受限。直腿抬高试验可呈阳性。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异常。胫前肌、伸肌、趾伸肌肌力减弱。膝腱反射和跟腱反射异常。也有少数病人无明显体征。临床表现是诊断的基本根据,为了精确诊断,可做下列辅助检查。腰椎X线正、侧位片,必要时增照斜位及过伸、过屈位片。片上可见脊柱侧凸、腰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骨折脱位、脊柱滑脱等改变,亦可测量腰椎管的矢径与横径。椎管造影可见不同情况梗阻、小关节及椎间盘部位的充盈缺损、神经根鞘中断等改变。此外,CT、磁共振对诊断都可提供帮助。(一)非手术治疗 包括针灸、推拿、理疗等,多数病人经非手术治疗后,症状都能缓解。部份病人随年龄逐渐增高,经腰推节段稳定性的自身重建,症状也可缓解。非手术治疗方法参阅本节概述。
(二)手术治疗 适应证:①有较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特别是马尾神经功能障碍者。②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严重者。③多数混合性椎管狭窄症。
作者介绍:张凯
中医内科学硕士
贺氏三通针法第三代传承人
医院针灸理疗科主治医师
中国针灸学会会员
天津针灸学会小儿推拿专业委会青年委员
天津针灸学会实验针灸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治疗颈腰椎脊柱关节病、内、妇、儿等常见病及疑难杂症。提出诊病应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综合运用。对于小儿疾病,急性病症应中西医并用,慢性病症应以小儿推拿、中药为主,防治结合。
参与省部级、局级课题多项,获得省级医疗成果三等奖2项。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6篇,其中第一作者22篇。
医院中医张凯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