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资料
患者,女,45岁,胸闷、胸痛20d,无外伤史,无既往脊柱外科手术、感染或脊髓麻醉史。查体除见全身皮肤结节外未发现其它异常体征。胸部平片见右上肺野巨大肿块影,CT(图1)及MRI(图2)示右上胸腔内巨大囊性(15cm×20cm×20cm)占位病变,脊椎颈胸段侧弯、变形,病变段椎管及椎间孔明显扩大,T1、T2右侧椎弓缺如,疑似纵隔肿瘤并脊柱、脊髓侵犯。
每天的病例都需要您的思考才会有更多的收获,同时分享到朋友圈和自己的小伙伴们多交流交流!病理结果就在下边,但请记住: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
MRI检查结果
诊断
全身(颜面、躯干、四肢)多发性乳头状、囊状皮下结节及咖啡牛奶斑(图3),行右上肢皮下结节病理活检示纤维瘤。术前诊断为右上后纵隔肿瘤。
在全麻下行开胸手术。术中发现右上纵隔一约20cm×20cm×20cm不规则囊性肿块,呈葫芦状,根部位于后上纵隔并凸向右胸顶,与右上叶尖段部分带状粘连,囊肿穿刺抽出无色清亮的液体。
切开囊肿发现通向椎体,一窦道进入椎管内,术中证实为脊膜膨出症。切除部分游离端囊壁(囊壁增厚),残余部分予重叠缝合(非可吸收线3-0prolene)。术后囊壁病检示符合脊膜膨出。
鉴别诊断
临床上主要靠影像学发现并诊断,椎管造影可见蛛网膜下腔与囊肿相通,硬脊膜膨出,CT可示椎体畸形及椎旁占位,因类同实质性占位,易误诊,MRI示囊内信号等同于脑脊液,可明确诊断,更可清晰地显示囊腔与脊髓的关系。脊柱侧凸、椎体滑脱、椎间孔扩大等骨结构异常发生在70%的胸内脊膜膨出症患者。
MRI不仅对于诊断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还用于明确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并排除其他可能的伴随病变,如神经瘤等,以助判断是否需行椎板切除、囊肿处硬膜修补、腔镜腹腔内引流或开胸探查等手术术式及路径的选择。因伴发的多发性神经纤维瘤为恶性肿瘤相关性疾病,胸腔内脊膜膨出往往被误诊为原发性纵隔肉瘤、神经纤维瘤、神经母细胞瘤、星形胶质细胞瘤等纵隔肿瘤,目前只有通过手术探查才能明确诊断。如果影像学显示后纵隔占位、脊柱侧弯、脊柱裂、椎间孔扩大等一系列脊柱畸形,同时有多发神经纤维瘤,则高度提示本病。椎管充气造影可进一步确诊。
病例讨论
脊膜膨出症属先天性脊柱裂(spinabifida)范畴,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椎管闭合不全,椎管内容物从骨缺损处膨出形成。其症状的严重程度并不决定于囊的大小,而取决于膨出的部位,囊内神经组织的内容及畸形的程度。膨出物含神经组织的叫脊髓脊膜膨出是临床较常见类型,因其引起下肢肌力下降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故常可早期发现。
狭义的脊膜膨出症膨出物不含神经组织,因临床症状少,故较少报道。发生在椎体腹侧的脊膜膨出并向胸腔突出者,称胸腔内脊膜膨出,属罕见的先天性畸型,约68.8%胸腔内脊膜膨出合并Ⅰ型神经纤维瘤病(雷克林霍曾氏病VonRecklinghausen’sdisease),与脊柱侧弯畸形合称为Nanson三联征。本病例符合此三联征。
由于病变向胸腔内突出,症状出现较晚,多在40~50岁出现症状而就诊。临床表现的出现及进展取决于脊膜膨出大小和位置。它可因牵拉压迫脊髓造成下肢轻瘫或疼痛,或因压迫肺和纵隔结构引起咳嗽、呼吸困难和心悸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囊肿自发破裂致胸腔积液或血胸,或侵犯胸内动脉致胸壁血肿。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国庆告白中科白癜风换肤计北京中科白瘕风刘云涛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