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脊膜膨出诊断
脊膜膨出缘由
脊膜膨出检查
脊膜膨出感染
脊膜膨出医院
脊膜膨出饮食

胎儿大排畸系统超声筛查

胎儿大排畸(系统超声筛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产前超声诊断准确性充满无限期待。近年来,我国产前超声诊断水平不断提高,临床对产前超声诊断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同时,我国不同地区、医院、不同超声医师之间,产前超声检查方法、诊断以及留取图像等无统一标准,缺乏规范化,直接影响了产前超声检查质量和学科的发展。

  同时,由产前超声诊断漏检畸形引发的医患矛盾日益突出,有时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如何规避产前超声诊断风险?如何尽可能多检出胎儿畸形?如何使医患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以和谐友善的关系处理纠纷、化解误会?这是中国产前超声医师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产前超声检查的分类及时机

一、产前超声检查的分类

1、早孕期超声检查(孕13+6周以内):①早孕期普通超声检查②11-13+6周NT超声检查

2、中晚孕期超声检查:①一般产前超声检查(I级产前超声检查)②常规产前超声检查(II级产前超声检查)③系统产前超声检查(III级产前超声检查)④针对性产前超声检查(IV级产前超声检查)

3、有限产前超声检查

二、产前超声检查的时机

  中国医师协会产前超声检查指南推荐产前超声检查的3个重要时间段为11-13+6周、孕20-24周、28-34周。中孕期(系统产前超声检查)标准切面的制定和规范是产前超声质量控制和产前超声规范培训的基础,也是最大限度减少胎儿严重畸形漏诊的保证。

系统产前超声检查(III级)

1.适应证   适合所有孕妇,尤其适合有以下适应证的孕妇:一般产前超声检查(I级)或常规产前超声检查(II级)发现或疑诊胎儿畸形、有胎儿畸形高危因素者。

2.检查内容①胎儿数目②胎方位③观察并测量胎心率④胎儿生物学测量:双顶径、头围、小脑横径、股骨长度、腹围

⑤胎儿解剖结构检查胎儿头颅:观察颅骨强回声环。观察颅内重要结构:大脑半球、脑中线、侧脑室、丘脑、小脑半球、小脑蚓部、颅后窝池。胎儿颜面部:观察上唇皮肤的连续性。胎儿颈部:观察胎儿颈部有无包块、皮肤水肿。胎儿胸部:观察胎儿双肺、心脏位置。胎儿心脏:显示并观察胎儿心脏四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怀疑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者,建议进行针对性产前超声检查(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胎儿腹部:观察腹壁、肝、胃、双肾、膀胱、脐带腹壁入口。胎儿脊柱:通过脊柱矢状切面观察脊柱,必要时可加作脊柱冠状切面及横切面。胎儿四肢:观察双侧肱骨,双侧尺骨、桡骨,双侧股骨,双侧胫骨、腓骨。

⑥胎儿附属物检查胎盘及脐带:观察胎盘位置、测量厚度、评估胎盘成熟度、脐带血管数目。羊水量:用羊水最大深度或羊水指数评估羊水量。孕妇子宫:主要观察宫颈内口。如孕妇提供子宫肌瘤病史,在条件许可情况下,评估肌瘤位置及大小。

3.建议存留超声图像颅脑:丘脑水平横切面、侧脑室水平横切面、小脑水平横切面。颜面部:鼻唇冠状切面、双眼球水平横切面心脏:四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腹部:上腹部横切面(腹围测量切面)、脐带腹壁入口腹部横切面、脐动脉水平膀胱横切面、双肾横切面

脊柱:矢状切面四肢:肱骨长轴切面(左、右)、尺桡骨长轴切面(左、右)、股骨长轴切面(左、右)、胫腓骨长轴切面(左、右)其它:孕妇宫颈管矢状切面、胎盘脐带入口切面,测量胎心率图(多普勒或M型)。

一、颅脑切面

(一)丘脑水平横切面

1.扫查方法:声束从胎儿颅骨的颞侧进入,横切胎儿颅脑,声束垂直于脑中线。

2.判断标准:标准平面要求清楚显示脑中线、透明隔腔、两侧丘脑对称及丘脑之间的裂隙样第三脑室。同时,环状颅骨高回声呈椭圆形,左右对称。

3.主要观察的解剖结构及内容:

(1)环状颅骨高回声:呈椭圆形,左右对称,完整连续,有时在环状颅骨高回声的两侧由于声束的入射角过大(20°~25°),会出现回声失落;

(2)脑中线:在此切面上脑中线居中,不连贯;(3)透明隔腔:在脑中线的前1/3处,呈小长方形的无回声;

(4)丘脑:位于图像中央、中线两侧,呈对称的卵圆形低回声;

(5)第三脑室:两侧丘脑中间的缝隙为第三脑室,其宽度正常时小于2mm。第三脑室是两侧背丘脑和下丘脑间的狭窄腔隙,向前经室间孔通向侧脑室,向后经中脑导水管通向第四脑室。大脑及大脑外侧裂可清楚显示。测量内容:测量双顶径及头围。

4.临床意义:该切面是测量胎儿双顶径和头围的标准切面,很多颅脑异常在此切面上有明显表现,如无脑儿、脑膜脑膨出、柠檬头、三叶草头、草莓头、胼胝体发育不良或缺失、前脑无裂畸形、蛛网膜囊肿、畸胎瘤、GALEN静脉瘤、小头畸形、无脑回畸形、巨脑回畸形、脑裂畸形、孔洞脑畸形、积水性无脑畸形、脑白质软化、脑肿瘤、颅内感染等。

(二)侧脑室水平横切面

1.扫查方法:在获得丘脑水平横切面后,声束平面平行向胎儿头顶方向稍移动或探头由颅顶部向下方平行移动,即可获此切面。

2.判断标准:在此切面上,环状颅骨高回声呈椭圆形,较丘脑平面略小。侧脑室后角显示清楚,呈无回声,内有高回声的脉络丛,但未完全充满后角。图像中央仍可显示两侧丘脑,脑中线可见。侧脑室额角侧壁几乎和大脑镰相平行,枕角向两侧分开离脑中线较远。

侧脑室水平横切面

3.主要观察的解剖结构及内容:环状颅骨高回声、脑中线、透明隔腔、丘脑、第三脑室、大脑、大脑外侧裂的图像特征与丘脑水平横切面相似,但在此切面上侧脑室后角内有高回声脉络丛,前角可显示侧壁,几乎与大脑镰平行。

4.测量内容:测量后角宽度与前角侧壁到脑中线的距离,可判断有无脑室扩张及脑积水,整个妊娠期间,胎儿侧脑室后角宽度均应小于10mm。中孕期,由于侧脑室内脉络丛呈高回声,其远侧的大脑皮质回声低或极低,应注意和侧脑室扩张或脑积水相区别。

5.临床意义:同丘脑水平横切面。

(三)经小脑横切面

1.扫查方法:在获得丘脑平面后声束略向尾侧旋转,即可获此切面。

2.判断标准:要求同时显示清晰的小脑半球且左右对称以及前方的透明隔腔,环状颅骨高回声左、右对称,呈椭圆形。

3.主要观察的解剖结构及内容:(1)环状颅骨高回声:完整的椭圆形环状颅骨高回声;(2)小脑半球:在此切面上小脑半球呈对称的球形结构,最初为低回声,随着妊娠的进展其内部回声逐渐增强,晚孕期显示出一条条排列整齐的高回声线为小脑裂,两侧小脑中间有高回声的蚓部相连。蚓部的前方有第四脑室,后方有颅后窝池;

(3)脑中线:在此切面上脑中线居中,不连贯;

(4)透明隔腔:在脑中线的前1/3处,呈长方形的无回声区。透明隔腔位于两层透明隔之间,前部为胼胝体膝部,上方为胼胝体干,后为穹窿柱与胼胝体的汇合点,下方为胼胝体嘴部和穹窿体部。分隔侧脑室中央部的隔膜称为透明隔,位于两侧透明隔之间的腔隙即为透明隔腔,正常时不超过10mm;(5)丘脑:图像中央可见中线两侧对称的卵圆形低回声区,即丘脑。大脑及大脑外侧裂可清楚显示。

4.测量内容:测量小脑横径、颅后窝池、颈褶厚度。

5.临床意义:该切面是测量胎儿小脑横径、颅后窝池、颈褶厚度的标准切面,常规检查此切面,可明显提高脊柱裂的检出率。很多颅脑异常在此切面上有明显表现,如无脑儿、脑膜脑膨出、柠檬头、胼胝体发育不良或缺失、前脑无裂畸形、蛛网膜囊肿、畸胎瘤、Dandy-Walker畸形、颅窝后窝扩张、颅后窝池消失、无脑回畸形、脑裂畸形、孔洞脑畸形、积水性无脑畸形、脑白质软化等。

二、颜面部切面

(一)双眼球水平横切面

1.扫查方法:声束平面通过双侧眼球,横切胎儿头部即可获得,声束尽可能从前面进入并与双侧眼球中部边线垂直。这是进行胎儿颜面部横断扫查的基准切面。

2.判断标准:要求在同一平面内显示双侧晶体及眼球图像,且双侧晶体及眼球大小基本相等。此外,该切面还可显示眼眶骨性高回声、鼻根部骨性高回声及颅内结构。

双眼球水平横切面

3.主要观察的解剖结构及内容:(1)眼球:双侧眼球及眼球内晶体大小基本相等,晶体内部为无回声。(2)眼眶的大小、眼内距及眼外距:眼眶的大小又称眼距是指眼眶的左、右径;眼内距是指双侧眼眶内侧壁的距离;眼外距是指双侧眼眶外侧壁的距离。20周以上胎儿正常时眼内距约等于眼距。(3)鼻根部骨性结构:呈三角形,前上端窄小,由一对鼻骨板构成,下端宽大,由位于两侧上颌骨额突构成。双侧鼻骨在中线汇合。

4.临床意义:双眼球横切面是颜面部系列横切面的基准切面,尤其在显示上唇及上腭时,双眼球横切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照平面,对准确判断是否存在唇腭裂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切面可明确诊断一侧或两侧小眼畸形、无眼畸形、独眼畸形、先天性白内障、眼距过近、眼距过远。对鼻骨发育不良、缺失、鼻发育不良等有辅助诊断价值。

(二)鼻唇冠状切面

1.扫查方法:声束从面部侧方进入,通过鼻、上下唇及颏部,即可获得。

2.判断标准:可显示鼻的外形、双侧鼻孔、鼻翼、鼻柱、上唇及人中、上下唇唇红、颏部。此切面在筛查与诊断唇裂时很重要。

3.主要观察的解剖结构及内容:

(1)鼻:鼻的外形,鼻孔,左、右鼻翼是否对称;(2)上、下唇及人中:人中是否存在,上唇是否连续完整。

4.临床意义:

该切面是筛查各种唇裂的常规切面,很多其他颜面部异常亦有明显表现,如无鼻、长鼻或喙鼻、裂鼻、双鼻、鞍鼻、单鼻孔、口角裂畸形、面斜裂畸形、口腔肿瘤、小下颌畸形、无下颌并耳畸形等。

(三)正中矢状切面

1.扫查方法:胎儿仰卧位,探头置于胎儿面部正前方,声束平面通过胎儿鼻尖和额部作正矢状切面扫查,即可获此切面。

2.判断标准:下颌骨仅为圆点状高回声,鼻尖显示的同时只显示鼻柱,而不能显示鼻孔,同时显示额部而非眼眶回声。

3.主要观察的解剖结构及内容:前额、鼻根、鼻尖、鼻柱、上唇、下唇、下颌及其深部的骨性结构如额骨、鼻骨、上颌骨牙槽突、下颌骨牙槽突,还可观察到口腔及舌,下巴则表现为有一定曲度的“S”形。声束平面略向左或右平行移动,可显示出鼻孔、眼球等结构。

4.临床意义:该切面是观察胎儿面部轮廓的良好切面,某些特征在诊断与鉴别诊断颜面部异常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有面部中线异常的畸形,该切面诊断意义较大,如前额后缩(小头畸形)、前额前凸(颅内肿瘤及额部脑膨出)、无鼻或鼻发育不良、喙鼻、鼻骨发育不良或缺失、中央性唇腭裂、双侧唇腭裂所致上颌骨前突、口腔畸胎瘤、舌血管瘤、小下颌、无下颌并耳畸形等。

三、心脏切面

(一)四腔心切面

1.扫查方法:膈肌稍上方横切胸腔即获得四腔心切面,声束从心尖部进入时,即获得心尖四腔心切面;声束从胸骨旁进入时,即获得胸骨旁四腔心切面。

2.判断标准:标准切面上清楚显示心脏4个腔室,能同时显示二尖瓣、三尖瓣启闭运动,同时可显示一完整肋骨声像,脊柱为3个高回声点。

四腔心切面

3.主要观察的解剖结构及内容:

(1)心脏位置:正常心脏主要位于左胸腔内,约占胸腔的1/3,心尖指向左前方;

(2)心轴的测量:即沿房间隔与室间隔长轴方向的连线与胎儿胸腔前后轴线之间的夹角,正常值偏左约(45±20)°;

(3)心/胸比值:心脏面积/胸腔面积比值,正常值约0.25~0.33;

(4)房室大小、形态结构及连接的判断:

  左右心房大小基本相等,左心房靠近脊柱,左心房与脊柱之间可见一圆形搏动性无回声结构即降主动脉的横切面。左、右心房之间为房间隔,房间隔中部可见卵圆孔,超声在该处显示房间隔连续性中断。左心房内可见卵圆孔瓣随心动周期运动。左、右心室大小亦基本相等,右心室靠前,位于胸骨后方,心室腔略呈三角形,心内膜面较粗糙,右心室内可见回声稍强的调节束,一端附着于室间隔的中下1/3,一端附着于右心室心尖部。

  左心室腔呈椭圆形,心内膜面较光滑,心尖主要由左室尖部组成。两心室之间有室间隔,室间隔连续、完整。左、右心室壁及室间隔的厚度基本相同。但应注意,孕28周以后正常胎儿右心室较左心室略大。左房室之间为二尖瓣,右房室之间为三尖瓣,实时超声下两组房室瓣同时开放关闭,开放幅度基本相等。房、室间隔与二、三尖瓣在心脏中央形成“十”交叉,二、三尖瓣关闭时“十”字更为清晰,但二、三尖瓣在室间隔的附着位置不在同一水平,三尖瓣更近心尖,而二尖瓣更近心底。

4.临床意义:四腔心切面是非常重要的切面,是胎儿心脏检查的最基本切面之一,对心房、心室、房室瓣、房间隔、室间隔等异常有重要诊断价值,但对大动脉、腔静脉等异常难以发现,某些超声表现可提供这些结构可能异常的某些线索。

(1)能明确诊断的异常有:心脏移位,心脏异位,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房室连接不一致,三尖瓣狭窄或闭锁,三尖瓣下移畸形或发育不良,二尖瓣狭窄或闭锁,房室间隔异常的疾病,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房室间隔缺损,部分性或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先天性心肌肥厚,先天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心脏肿瘤等;

(2)提供诊断线索的异常有:左心或右心偏小常是大动脉畸形的线索,如主动脉缩窄或离断,主动脉或肺动脉闭锁等。冠状静脉窦扩张常是永存左上腔静脉或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表现之一,奇静脉扩张常提示下腔静脉离断畸形,房室连接不一致常提示可能存在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等严重畸形。

(二)左心室流出道切面

1.扫查方法:显示四腔心切面后,探头声束平面向胎儿头侧略倾斜,即可显示出左心室流出道切面。

2.判断标准: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接,主动脉的前壁与室间隔相连接,主动脉后壁与二尖瓣前瓣存在纤维连接。

3.主要观察的解剖结构及内容:了解左心室与主动脉连接情况(正常心脏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接,主动脉的前壁与室间隔相连接,主动脉后壁与二尖瓣前瓣相延续)。了解左心室流出道情况、升主动脉径线、主动脉瓣形态及启闭运动情况。

4.临床意义:左心室流出道切面是诊断左心室流出道、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畸形的重要切面,如膜周部的室间隔缺损、大动脉转位、左心室双出口、主动脉骑跨、主动脉闭锁,升主动脉狭窄或发育不良、主动脉瓣闭锁或狭窄、主动脉瓣二叶或单叶畸形等。对左心发育不良、二尖瓣狭窄或闭锁等可提供某些重要诊断线索。

(三)右心室流出道切面

1.扫查方法:获得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后,探头声束平面再向胎儿头侧稍倾斜,即可获得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瓣及肺动脉长轴切面。

2.判断标准: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接,主肺动脉自右心室发出后主干较短,随即分为左肺动脉、动脉导管及右肺动脉。

3.主要观察的解剖结构及内容:了解右心室与肺动脉连接情况。了解右心室流出道情况、主肺动脉径线、主动脉瓣形态及启闭运动情况等。

4.临床意义:右心室流出道切面是诊断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及肺动脉瓣畸形的重要切面,如右室双出口、大动脉转位、右室流出道狭窄或闭锁、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缺如、肺动脉瓣二叶或单叶瓣畸形、肺动脉狭窄或闭锁等。

(四)三血管切面

1.扫查方法:获得右心室流出道后,探头声束平面再向胎儿头侧稍倾斜,即可获得三血管切面。

2.判断标准:为上纵隔横切面,在此切面上肺动脉为长轴切面,而升主动脉、上腔静脉为横切面,不能显示主动脉弓。

3.主要观察的解剖结构及内容:

(1)血管的排列关系:主要了解主肺动脉、升主动脉及上腔静脉位置排列关系。正常心脏自左向右的排列关系分别为主肺动脉、升主动脉及上腔静脉:

(2)血管的径线:正常心脏血管径线为肺动脉升主脉脉上腔静脉:

(3)血管的数目:正常该平面上血管可显示3根,分别为主肺动脉、升主动脉及上腔静脉,如果该平面出现血管数目增加或减少均为异常。

4.临床意义:三血管切面对大动脉、肺静脉、腔静脉的异常有重要诊断价值:如大动脉转位、镜面右位心、法洛四联症、肺动脉闭锁、主动脉发育不良或闭锁、永存动脉干、主动脉闭锁、永存左上腔静脉、下腔静脉离断、肺静脉异位引流心上型等。

(五)三血管气管切面

1.扫查方法:获得三血管切面后,探头声束平面再向胎儿头侧稍倾斜,即可获得三血管气管切面。

2.判断标准:为上纵隔横切面,主动脉弓长轴切面,肺动脉和动脉导管延续并汇入降主动脉,与主动脉弓形成特征性的“V”形图像,气管和上腔静静脉为横断面图像。

三血管气管切面

3.主要观察的解剖结构及内容:

(1)血管的排列关系:主要了解主动脉弓相对气管的位置排列关系及肺动脉、动脉导管、上腔静脉的位置,正常该平面从左至右依次为主肺动脉、主动脉弓、气管及上腔静脉,气管位于主动脉弓与上腔静脉之间的后方,且更靠近主动脉弓,主动脉弓自右向左跨过气管的前方。主动脉弓和主肺动脉通过动脉导管在降主动脉汇合;

(2)血管的径线:正常心脏血管径线为主肺动脉主动脉弓上腔静脉;

(3)血管的数目:正常该平面上血管可显示3根,分别主肺动脉、主动脉弓及上腔静脉,如果该平面出现血管数目增加或减少均为异常;

(4)主动脉弓的连续性:正常升主动脉通过主动脉弓与降主动脉相延续,如果主动脉弓某一段出现中断,即为主动脉弓离断;

(5)彩色多普勒:正常主肺动脉与动脉导管、主动脉弓的血流方向一致,均为蓝色或红色,如果出现肺动脉严重狭窄或闭锁和主动脉严重狭窄或闭锁时,均表现为血流方向不一致,出现一红一蓝。气管的后方正常是没有血管通过,如果在气管后方有血管通过时,要考虑是否存在血管的迷走。

4.临床意义:三血管气管切面在诊断大动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腔静脉及肺静脉异常有重要意义:如镜面右位主动脉弓,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左锁骨下动脉迷走,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右位主动脉导管,双主动脉弓,绕食管后方的主动脉弓,法洛四联症,肺动脉闭锁,主动脉闭锁,主动脉弓缩窄,永存动脉干,永存左上腔静脉,下腔静脉离断,双主动脉弓,完全性大动转位,各种类型的主动脉弓离断,迷走左、右肺动脉等。

五、腹部切面

(一)上腹部横切面(腹围测量切面)

1.扫查方法:声束通过胎儿上腹部的胃泡、肝脏及脐静脉与左门静脉汇入部,横切腹部即可获得。

2.判断标准:该切面显示腹部呈圆形或椭圆形,脊柱为横切面,胎胃及胎儿肝内脐静脉1/3段同时显示。正常胃泡、脾脏位于左侧,肝脏位于右侧,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分别位于腹中线的左侧和右侧,腹主动脉位于脊柱的左前方,下腔静脉位于脊柱及腹主动脉右前方。

上腹部横切面

3.主要观察的解剖结构及内容:

(1)胃泡、脾脏及肝脏:主要观察胃泡及肝脏的位置、大小、形态及结构,脾脏的位置、数目及大小。正常胃泡及脾脏位于腹腔的左侧,肝脏位于腹腔的右侧,一个脾脏;

(2)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位置排列关系,间接推断胎儿心房位置。正常腹主动脉位于脊柱的左前方,下腔静脉位于脊柱及腹主动脉右前方;

(3)脐静脉:主要了解脐静脉内径和在肝内走行方向。正常脐静脉入肝后与左门静脉相连。

4.临床意义:腹腔内脏位置关系、下腔静脉与腹主动脉位置关系常用来推断心房位置。如内脏正位,可推断出心房正位;内脏反位,心房反位;内脏不定位,心房不定位(左侧或右侧异构)。胃泡增大常提示胃出口梗阻,双泡征提示十二指肠狭窄或闭锁。胃泡小或不显示,常提示食管闭锁或食管受压或神经肌肉疾病影响吞咽功能,羊水过少时胃泡亦小或不显示。肝脾肿大、无脾、多脾、肝肿瘤、肝内钙化灶、肝结节增生症、永久性右脐静脉、脐静脉曲张、重复胃等均在此切面有重要表现。

(二)双肾横切面

1.扫查方法:声束尽可能从胎儿背侧或腹侧进入,可获得一系列肾脏横切面图,通过双肾肾门横切胎儿腹部,可获得双肾最大横切面。声束从胎儿左侧或右侧进入,由于椎体声影影响胎儿右侧或左侧肾脏的显示,难以获得清晰的双肾横切面,此时可改用左、右肾矢状切面或冠状切面观察双肾。

双肾横切面

2.判断标准:胎儿腹部呈圆或椭圆形,脊柱呈3个高回声点,不显示胃和肾上腺图像,双肾紧靠脊柱两旁。最初胎儿肾脏为均匀的低回声结构。随着妊娠的进展,可见到更为详细的内部结构。中等回声的肾皮质包绕在低回声的髓质周围,中央高回声为集合系统,常表现为等号样。

3.主要观察的解剖结构及内容:主要观察双肾的有无、位置、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及回声等。

4.临床意义:

  产前超声检查时应确定胎儿双侧肾脏是否存在。如果在一侧常规部位未能显示肾脏图像,应在胎儿其他部位(如胎儿盆腔)寻找,以确定有无肾异位;如果仔细寻找均不能显示该侧肾脏,应考虑单侧肾不发育的可能。如果双侧肾脏均不能显示,且亦无异位的证据,同时又有严重羊水过少及膀胱不显示,尤其在17周以后出现这些征象,应考虑双肾不发育或发育不全,且预后差。

  产前超声应注意胎儿肾脏的大小与回声强度。仅有肾脏回声增强时,肾脏可以正常,但如同时伴有肾脏增大,则应警惕多囊肾的可能。当肾内出现多个较大的囊性回声时,常提示多囊性发育不良肾,此时应特别注意囊与囊之间是否相通,尤其表现为中央较大的囊肿,而周边囊肿较小时,更应注意和肾盂积水相区别。单一的肾囊肿极少,尤其在检出肾上极囊性包块时,特别应注意与重复肾发育不良合并肾积水进行区别。

  检查肾集合系统时,除应注意是否有分离及分离的大小外,还应注意集合系统的数量,如果集合系统之间有明确的肾实质将其一分为二,则应考虑重复肾的可能;如果集合系统有分离,则应仔细检查膀胱,注意膀胱内有无输尿管囊状膨出,同时应注意膀胱后方有无扩张的输尿管。肾集合系统明显扩张时,明显增加泌尿道梗阻的可能性。根据肾盂、输尿管及膀胱是否增大或扩张以及扩张的程度可以推断梗阻的发生平面。

(三)脐带腹壁入口横切面

1.扫查方法:声束通过胎儿脐带腹壁插入处,横切胎儿腹部,即可获得此切面。声束从胎儿的前外侧进入,所获图像最清楚。

2.判断标准:该切面显示腹部呈圆形或椭圆形,正常脐带腹壁入口位于前腹壁中央,与后腹壁脊柱回声连成一直线构成此平面的前后中轴线。

脐带腹壁入口横切面

3.主要观察的解剖结构及内容:主要了解腹壁完整性与连续性,脐带腹壁入口处位置是否正常、有无包块或肠管外翻等。

4.临床意义:腹裂与脐膨出在此切面上有特征性的超声表现,是诊断腹裂及脐膨出的常用切面。

(四)膀胱水平横切面

1.扫查方法:声束通过胎儿膀胱及其两侧的脐动脉,横切胎儿盆腔,即可获得此切面。

2.判断标准:该切面显示膀胱位于盆腔内,呈无回声,在膀胱的两侧各有1根脐动脉,略向脐孔处旋转探头,可见脐血管在腹正中处进入脐带内。

膀胱水平横切面

3.主要观察的解剖结构及内容:主要了解脐动脉的数目,膀胱的位置、大小、内部回声等。膀胱位于盆腔内,直肠的前方,充盈时呈无回声。膀胱壁可清楚显示。在妊娠12周,胎儿膀胱即可显示,为数毫米大的无回声,最大上、下径不超过7mm。胎儿膀胱约每隔30~45min充盈与排空1次。32周时,胎儿膀胱容量最大可达10ml,足月时可达40ml。正常情况下在膀胱的两侧各有1根脐动脉,如为单脐动脉,仅在膀胱的一侧显示1根脐动脉,另一侧脐动脉不显示。

4.临床意义:肾缺如、婴儿型多囊肾、双侧多发囊性发育不良肾,因膀胱不充盈而不显示;膀胱外翻及泄殖腔外翻,膀胱亦不显示;后尿道瓣膜、尿道闭锁,因膀胱出口梗阻而表现为巨大膀胱、膀胱壁增厚;此外,输尿管末端囊肿、单脐动脉等在此切面上有特征性改变。

六、脊柱切面

1.扫查方法:声束平面从胎儿的背部或腹部进入,作正中矢状切面扫查,即可获得脊柱的矢状切面,一般主张从胎儿背部入射,脊柱图像更清楚。在矢状切面的基础上,探头旋转90°时,即获得脊柱横切面。探头移向胎儿的两侧从腋后线纵切胎儿脊柱,可获得脊柱的冠状切面。

2.判断标准:

(1)脊柱矢状切面:在此切面上脊柱呈两行排列整齐的串珠状平行高回声带,从枕骨延续至骶尾部并略向后翘,最后融合在一起。在腰段膨大两高回声带增宽,两高回声带之间为椎管,其内有脊髓、马尾等。此切面可显示出脊柱的全长及其表面皮肤的覆盖情况;

(2)脊柱冠状切面:在近腹侧的冠状切面上可见整齐排列的3条平行高回声带,中间一条反射回声来自椎体,两侧的来自椎弓骨化中心。在近背侧的冠状切面上,脊柱仅表现为由椎弓骨化中心组成的两条平行高回声带,中央的椎体骨化中心不显示;

(3)脊柱横切面:在此切面上脊柱表现为3个高回声骨化中心,呈“品”字排列,位于背部两侧高回声骨化中心为椎弓板,呈“八”字形排列,位于前方中间的高回声骨化中心为椎体。

3.主要观察的解剖结构及内容:主要了解脊柱的连续性、弯曲情况(包括后凸、侧凸等)、长度,表面皮肤及皮下组织的连续性、有无包块突出,椎体及椎弓形态、大小、数目及骨化程度,椎管形态、宽度及其内脊髓情况等。

4.临床意义:脊柱的矢状切面是筛查脊柱畸形的常用切面,结合脊柱冠状切面和横切面,对多数脊柱畸形可以做出诊断,如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脊柱后凸畸形、脊柱侧凸畸形、半椎体畸形、先天性椎管狭窄、椎管内肿瘤、脊髓纵裂等。

六、四肢切面

(一)肱骨长轴切面

1.扫查方法:沿一侧肩胛骨的肩峰方向寻找该侧的肱骨并显示肱骨短轴切面,探头旋转90°后即可显示肱骨长轴切面。熟练后也可直接显示出肱骨长轴切面。

2.判断标准:正常骨化良好的肱骨呈平直的高回声,后方伴明显声影。在肩关节侧可见低回声肱骨头,在肘关节侧可见肱骨髁。

肱骨长轴切面

3.主要观察的解剖结构及内容:主要了解肱骨形态、有无骨折与弯曲、长度及骨化程度、肱骨头内次级骨化中心等。正常肱骨呈平直的高回声,后方伴明显声影,肱骨头内次级骨化中心在36~40周后出现,可被超声检出。

4.临床意义:对于肱骨骨折、弯曲、缩短、变形、骨化不良或不骨化、肱骨缺如等,此切面有特征性表现,对有这些表现的肢体畸形有诊断价值,如肢体近端短肢畸形、致死性侏儒、软骨不发育、成骨不全Ⅱ型、短肋多指综合征、海豹肢畸形、肱骨及肩胛骨水平的截肢等。

(二)前臂纵切面和横切面

1.扫查方法:显示肱骨后,沿着上肢的自然伸展方向追踪显示出前臂尺、桡骨纵切面,然后探头旋转90°横切前臂,可获得前臂横切面,进一步确认前臂有尺、桡两骨。

2.判断标准:正常前臂内尺、桡两骨初级骨化中心远端在同一平面上,但尺骨初级骨化中心较桡骨长,其近端两骨不齐平,尺骨较桡骨长,更靠近肱骨,超声可据此区别尺骨和桡骨,有时纵切面仅能显示前臂内1根骨,此时需横切前臂辅助诊断。

前臂纵切面和横切面

3.主要观察的解剖结构及内容:主要了解前臂内骨骼的数目、形态、有无骨折与弯曲、长度及骨化程度等。

4.临床意义:对于尺骨或桡骨骨折、弯曲、缩短、变形、骨化不良或不骨化、尺骨或桡骨发育不良或缺如等,此切面有特征性表现。对致死性侏儒、软骨不发育、成骨不全Ⅱ型、肢体中段短肢畸形、海豹肢畸形、部分前臂或肱骨以远的截肢等肢体畸形有诊断价值。

(三)手切面

1.扫查方法:在获得前臂纵切面后,探头继续向前臂末端扫查,显示出手腕、手掌及掌骨、手指及指骨回声,并观察手的姿势及其与前臂的位置关系。

2.判断标准:胎儿手呈张手状态时,手掌、掌骨、手指及其内指骨均可清晰显示;手呈紧握拳状时,手指显示不清。

手切面

3.主要观察的解剖结构及内容:主要观察胎儿手指的数目和形态、结构、大拇指的有无、形态、结构、大拇指与其余四指的相互关系以及其与手掌、手腕的关系、手的姿势等。观察手指与指骨时应尽可能观察到其冠状切面而不是短轴切面。

4.临床意义:

  正常胎手常处于一种静息状态下的半握拳状态,手指呈周期性伸展张开。由于在手指伸展开后超声对手的观察较全面且清楚,因此产前超声显示出胎儿双手手指伸展后的切面对胎手畸形的诊断很重要。

  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常只显示胎手的握拳姿势,不可能每个患者都能显示胎手伸张时,因此,超声对手畸形易遗漏,常常因检出其他合并畸形而在引产或出生时发现。如果能够获得张手状态下的冠状切面,则对裂手、短指、截指、多指、并指、羊膜带综合征、第五指中节指骨发育不全、部分手掌以远截肢、手完全缺如等有诊断意义:握拳状态下手的冠状切面对判断重叠指、钩状手、部分手掌以远截肢、手完全缺如等有诊断意义。

(四)股骨长轴切面

1.扫查方法:沿一侧髂骨的髋关节方向寻找该侧股骨并显示股骨短轴切面,探头旋转90°后即可显示股骨长轴切面。熟练后也可直接显示出股骨长轴切面。

2.判断标准:正常骨化良好的股骨呈平直的高回声,后方伴明显声影,近端有低回声的股骨头和大转子,远端有骺软骨。

股骨长轴切面

3.主要观察的解剖结构及内容:主要了解股骨形态、有无骨折与弯曲、长度及骨化程度,正常股骨呈平直的高回声、后方伴明显声影。

4.临床意义:对于股骨骨折、弯曲、缩短、变形、骨化不良或不骨化、股骨缺如等,此切面有特征性表现,对有这些表现的肢体畸形有诊断价值,如肢体近段短肢畸形、致死性侏儒、软骨不发育、成骨不全Ⅱ型、短肋多指综合征、海豹肢畸形、股骨及髂骨水平的截肢等。

(五)小腿长轴切面与横切面

1.扫查方法:显示股骨后,沿着下肢的自然伸展方向追踪显示出小腿内胫、腓骨纵切面,然后探头旋转90°横切小腿,可获得小腿横切面,进一步确认小腿内的胫、腓两骨。

2.判断标准:正常小腿内有胫、腓两骨初级骨化中心,两骨上下两端均齐平,胫骨位于小腿内侧较粗,腓骨位于小腿外侧较细,超声可据此区别胫骨和腓骨,有时纵切面仅能显示小腿内1根骨,此时需横切小腿辅助诊断。

小腿长轴切面与横切面

3.主要观察的解剖结构及内容:主要了解小腿内骨骼的数目、形态、有无骨折与弯曲、长度及骨化程度等。 

4.临床意义:对于胫骨或腓骨骨折、弯曲、缩短、变形、骨化不良或不骨化、胫骨或腓骨发育不良或缺如等,此切面有特征性表现,对有这些表现的肢体畸形有诊断价值,如腓骨发育不良或缺失、胫骨发育不良或缺失、致死性侏儒、成骨不全Ⅱ型、肢体中段短肢畸形、海豹肢畸形、部分小腿或大腿以远的截肢等。

(六)足底平面

1.扫查方法:显示小腿纵切面后,探头此时继续向足方向移动,到足水平探头旋转90°,即可获得足底平面。

2.判断标准:此切面上同时显示足底前端足趾(前足部)、足弓(中足部)和足跟(后足部)。

足底平面

3.主要观察的解剖结构及内容:主要观察胎儿足趾的数目和形态、结构以及足与小腿的关系、足的姿势等。正常足与小腿骨骼的关系是小腿骨与足底平面垂直,即在显示小腿骨骼长轴切面时,只能显示足跟部或显示足背足底矢状切面,不能显示足底平面。

4.临床意义:足底平面是诊断足多种畸形的重要切面,如短趾、截趾、多趾、缺趾、裂足、并趾、羊膜带综合征、足部分或完全缺如等。草鞋足是胎儿染色体畸形尤其是21-三体的软指标之一。足内翻、足外翻、摇椅状足等异常则可在同时显示小腿长轴切面和足时进行观察。

七、其他切面

(一)脐带胎盘入口

1.扫查方法:对胎盘进行全方位扫查,在胎盘表面寻找,发现脐带插入胎盘时,以插入口为中心行°扫描。

2.判断标准:在胎盘入口处的脐带与胎盘表面的脐血管呈“人”字形。彩色多普勒超声较二维超声能更好地显示脐带插入部。

3.主要观察的解剖结构及内容:主要了解胎盘脐带入口位置、胎盘表面及内部回声、胎盘后间隙回声、胎盘着床部位等。

脐带胎盘入口

4.临床意义:正常胎盘大部分脐带入口位于胎盘中央。7%的妊娠脐带入口为偏中央型(即位于胎盘边缘),称球拍状胎盘,无临床意义。约1%的胎盘脐带入口在胎盘边缘以外的游离胎膜内,称帆状脐带入口,由于胎膜内脐血管无华腾胶保护,易并发脐带血管破裂和栓塞。特别是单绒毛膜双胎妊娠之一胎儿,更容易出现此种情况。此外帆状脐带入口常易发生血管前置。常规观察胎盘脐带入口,可及时发现边缘性脐带入口、脐带帆状入口、脐带帆状入口伴血管前置等,指导临床处理。

(二)宫颈内口纵切面

1.扫查方法:经腹扫查,探头置于耻骨联合上方,纵切宫颈,显示宫颈管及其外口与内口。如果经腹扫查不清楚时,可经会阴或行阴道超声检查。但经阴道超声检查时,应注意操作轻柔和预防感染,不要将探头一开始即抵达宫颈或穹窿,而是先将探头插入阴道一半,如能获得满意的宫颈内口和胎盘下缘的图像,就不必再推进探头。

宫颈内口纵切面

2.判断标准:显示宫颈管、宫颈外口、宫颈内口及宫颈内口与胎盘下缘位置关系。

3.主要观察的解剖结构及内容:主要了解宫颈管长度、宫颈内口、宫颈内口与胎盘下缘的关系及宫颈内口处胎膜下是否存在脐血管跨过。

4.临床意义:颈管长度指宫颈内口至外口的距离,正常值为3~4cm,宫颈长度低于2.5cm、宫颈内口已开时,足月妊娠者生产随时可能发生,未足月妊娠者有早产或流产的风险。对宫颈内口及其与胎盘下缘的位置关系的观察和判断,对诊断或否定前置胎盘有重要意义,如果胎盘位置较低,附着于子宫下段或覆盖子宫内口时,应怀疑是否存在胎盘位置低或前置胎盘可能。宫颈内口处胎膜下正常没有脐血管跨过,如果宫颈内口处胎膜下发现血管时,应行频谱多普勒检测该血管是否为胎儿血流。因此,该切面对宫颈功能不全、低置胎盘、前置胎盘、血管前置等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注意事项

  虽然系统产前超声检查(III级)对胎儿解剖结构进行系统筛查,胎儿主要解剖结构通过上述各切面得以观察与显示,但期望所有胎儿畸形都能通过系统产前超声检查检出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部分胎儿畸形产前超声检出率如下,供参考。

无脑儿的产前超声检出率:87%以上。严重脑膨出的产前超声检出率:77%以上。开放性脊柱裂的检出率为61%-95%。严重胸腹壁缺损伴内脏外翻的产前超声检出率:60%-86%。胎儿唇腭裂的产前超声总检出率:26.6%-92.54%。单纯腭裂的产前超声检出率:0%-1.4%。膈疝的产前超声检出率:60.0%左右。

房间隔缺损的产前超声检出率:0%-5.0%。室间隔缺损的产前超声检出率:0%-66.0%。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的产前超声检出率:28.0%-95.0%。法洛四联症的产前超声检出率:14.0%-65.0%。右室双出口的产前超声检出率约为70.0%左右。单一动脉干的产前超声检出率:67.0%左右。消化道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率:9.2%-57.1%。胎儿肢体畸形的产前超声检出率:22.9%-87.2%。

  系统产前超声检查(III级)受一些潜在因素影响,如孕妇腹壁脂肪厚可导致声衰减,图像质量差:胎儿某些体位可影响一些部位观察(如正枕前位难以显示胎儿颜面部、心脏观察困难,胎儿面贴近宫壁难以显示颜面部等):羊水过多时胎儿活动频繁,难以获取标准切面:羊水过少时缺乏良好的羊水衬托,胎儿结构显示难度加大等。

  因此,当一次超声检查难以完成所有要求检查的内容,应告知孕妇并在检查报告上提示,建议复查或转诊。

  系统产前超声检查(III级)建议在孕20-24周进行。

曹雁老师主编的超声书籍

妇产科超声笔记元现货

心血管超声笔记元预定预计年2月发货

盆底超声诊断学元预定预计年2月发货

超声操作指南与报告元众筹册印刷

阑尾超声诊断学策划状态

请联系

1.网店负责人赵总







































白癫风是什么
白癜风治疗最好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zizhiquq.com/jmpczd/1037.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