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妇产科,夜班从晚上5点钟开始,到第二天早上8点结束。
每一天的深夜,在产房,都发生着不同的故事……
每次产妇生孩子,我们助产士都要在台上,第一时间把新生儿接出来。可以说,我们是第一眼看到新生儿的人。在接触一个崭新的生命时,我们有喜悦,有激动,也有一些不安。
喜悦和激动可以理解,为什么会有不安呢?这是因为,有时候,我们抱出的新生儿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疾病,缺陷,不光是产妇和家属,我们助产士也不愿意摊上这种事情。
这天夜里1点多,12床的产妇宫口开全了,我上台接生助产,很快,产妇就娩出了一个男婴,一切都很顺利。可就在我给新生儿做常规体检时,却发现出了问题:新生儿的腰椎部位凸出一块儿,像是多长出了一条小“尾巴”。
按照接生流程,我第一时间把婴儿出现的异常告知给了产妇,同时,请医生进行诊断。
产妇只有23岁,很年轻,躺在床上,抱着新生宝宝,急的要哭了。
“小宝宝有什么问题吗?到底有什么病呀?”
马主任查看了婴儿的情况,安慰产妇说:“别着急,小宝宝应该是脊柱有些异常,明天,我们会请神经脊柱外科的廖主任来会诊。”
谁知道,第二天一早,廖主任还没有来,前来看望儿媳妇的,新生儿的爷爷,也就是产妇的公公,却先来到了医生办公室。
“我的孙子怎么会长尾巴呢,我儿媳医院产检的,为什么没有查出来,这算不算是医疗事故?你们这里谁负责?”
看着产妇公公说话的派头和讲话的强调,一看,就是一个担任领导工作多年的人,很强势。
我耐心的说:“您孙子的这种情况,产检是检查不出来的,您也别着急,我们会请外科医生来会诊看看。”
“那他怎么还不来,我孙子要是现在出了问题,你负的了责吗,你有你们院长的电话吗,医院的院长。”
在医生值班室,产妇的公公气势汹汹的,不容我们说话。搞得我们科里年轻的护士吓得一句话都不敢说。
到了中午,神经脊柱外科的廖主任完成了一台手术,没有顾得上休息,来到了我们科室,经过检查,新生宝宝被确诊为“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栓系综合症”。
产妇的公公,听到这个绕口的病症名词,询问说:“那我小孙子的尾巴,就是这种病造成的?”
“对,患儿腰椎部位的“小尾巴”,就是脊柱裂开,里面的脊髓膜向外暴漏造成的。”
产妇问:“医生,这种疾病还能治疗吗?”
“当然可以的,但是,目前新生儿,刚出生,体重才6斤,呼吸储备功能差,对手术的耐受性差,手术难度比较大。”
产妇的老公说:“医生,我昨天特意上网查查,说孩子这种长尾巴是返祖现象,不用治疗的。”
廖主任说:“这个要看具体的情况,我们以前接诊过类似的病例,小宝宝到了三岁,出现了尿失禁,走路也是摇摇晃晃的。”
“是这种病造成的吗?”产妇紧张的问。
“对,”廖主任说:“因为新生儿,原本应融合的椎管却出现一个裂口,出现皮肤赘生物,也就是骶骨后的小尾巴。脊髓栓系是由于椎管内出现脂肪瘤,瘤体与脊髓粘连牵拉,使脊髓神经无法控制大小便,以及相关皮肤的感觉。”
产妇问:“那我们家的小宝宝呢?”
廖主任说:“目前患儿的情况,正常脊髓末端应该在第1、第2腰椎处,但检查发现,小宝宝的脊髓末端粘连在近骶1、骶2的椎体水平,相差了近5节椎骨的高度,而且脊柱裂口处堆积了很多脂肪瘤,情况比较严重,需要及时手术。如果放任不管,小宝宝长大后可能会出现肌肉疼痛、麻木、甚至萎缩等严重的下肢症状。”
“那还是做手术吧。”听廖主任讲了不做手术的严重性,孩子的爷爷也害怕了。
在取得了产妇家属的共识后,廖主任在制定手术方案时,绞尽了脑筋。
给新生儿手术,难点不仅在处理表面的畸形,更关键是重新构建脊柱里结构,不影响宝宝后期的生长发育。
保险起见,廖主任先在办公室,运用3D打印技术,进行手术建模,模拟手术现场,这样更能保障手术的安全。
手术另外一个难点就是麻醉,好在我们麻醉科的马医生,经验丰富,专门制定出了一整套的麻醉方案。包括麻醉机检查,新生儿呼吸机调试、抢救设备准备,到麻醉诱导、维持、监测、液体管理方案、术中保温措施、突发意外抢救预案等细节方面都有专门的安排。
廖主任拿着马医生的麻醉方案,高兴的说:“马医生,有了你的这个方案,我才干开刀呀。”
手术日期选在了新生儿出生半个月,手术台上,在显微镜下,廖主任用小儿专用精细的显微器械将患儿黏连的脊髓和神经抽丝剥茧、仔细分离,还把突出小尾巴里的神经纤维完整的还纳,严密的缝合漏口。最终,经过2个多小时的手术,新生宝宝的“小尾巴”就不见了。
术后一个星期,小宝宝一切正常,产妇一家人带着小宝宝,高高兴兴的出院了。
深夜的产房,什么事都可能发生,门铃每一次响起,都是生命在叩门。静静的,听助产士小红姐为你讲述那些生死相依、悲欢离合的产房故事。下一夜又会发生什么呢?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诈骗曝光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看好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