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脊膜膨出诊断
脊膜膨出缘由
脊膜膨出检查
脊膜膨出感染
脊膜膨出医院
脊膜膨出饮食

个股解读正海生物做

正海生物简介

烟台正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年,于年5月16日成功上市,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承担单位,国家“”计划承担单位,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立足再生医学领域,注重科技创新,申报国际国内专利70余项。

公司已上市产品为生物再生材料,均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其中软组织修复系列产品口腔修复膜、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皮肤修复膜等已广泛用于口腔科、头颈外科、神经外科等多个领域,赢得了数百万医患用户的信赖与支持;硬组织修复产品骨修复材料是具有重大临床需求、引导骨损伤修复的功能支架材料,项目技术水平在行业前列。

正海生物的创始人秘波海先生,以国家重点彩管荫罩项目为创业起点,按照有限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将正海集团由单一的彩管荫罩生产厂家,发展成为拥有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汽车内饰件等多个支柱产业,涉足金融、贸易领域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生物再生材料

生物再生材料可用于治疗、修复和替换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新型高技术材料,产品可实现临床组织再生和创伤修复。目前,国内外生物材料的研究方向是以动物组织为原料的生物再生材料,属于新型生物医学材料。

该类材料主要取自猪、牛等天然动物组织。所以行业上游是畜牧业、化学试剂等,原材料供应充足。公司处于行业中游,在保留动物组织结构的前提下,通过组织工程技术制造生物再生材料。这类材料植入人体后能被人体接受,不产生免疫排异反应;具有与人体组织或器官相似的成分和结构,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诱导性,能在植入原位粘附、征集机体自我修复机制释放的生长因子及种子细胞,诱导其定向分化为相关细胞,再分裂、迁移和增殖,诱导组织再生。主营产品

公司主要经营生物再生材料,其中软组织修复材料包括口腔修复膜、生物膜(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皮肤修复膜等;硬组织修复材料为骨修复材料。从营收占比情况来看,公司主要产品为口腔修复膜和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年分别占总营收的44%和47%。骨修复材料占比还相对较小,但是营收增长迅猛。

(1)口腔修复膜

口腔修复膜主要用于口腔内软组织浅层缺损的修复以及腮腺手术中预防味觉出汗(Freys)综合征。现在随着种植牙领域的快速发展,口腔修复膜随之放量,常常与骨修复材料联合使用,引导骨组织再生。

当植入种植体后骨量不足,可以填充骨粉,然后再覆盖口腔修复膜。它可以在骨面形成一层屏障膜,阻止非成骨细胞进入成骨区,引导成骨细胞进入骨缺损区,从而对缺损区的骨修复进行诱导性再生,使得种植区域的牙槽骨量得到增加,从而增加牙种植的成功率。

年以来,国内种植牙数量18.3万颗增至年的万颗,年复合增速高达55.12%,增速非常高。

国内种植牙渗透率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根据Straumann年报数据,发达国家种植牙渗透率普遍在-颗/万人,最高的如韩国和以色列能达到颗/万人,而中国年仅有18颗/万人,提升空间巨大。

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35-44岁人群平均牙齿留存颗数为29.4,而65-74岁人群平均牙齿留存颗数为22.5,我国目前正处于老龄化加速阶段,人口老龄化将带来种植需求的持续上升。种植属于高端业务,收入弹性更高。相比起义齿、烤瓷牙等修复方式,种植在美观度、咬合能力、使用时间等各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根据草根调研情况,口腔膜使用约占全部种植牙的比例在30%-40%。

口腔修复膜属于三类医疗器械,从临床到上市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目前并未有其他产品处于临床阶段,因此行业3-5年内不会有新进入者。目前行业的主要竞争者有盖氏。公司产品性能上,与盖氏产品基本无差异,价格仅有盖氏50%-80%,性价比极高,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近几年中国口腔修复膜行业保持高速增长,年,出厂价口径市场规模达到了13.5亿元,并且在疫情影响下,保持了25%的增速。

假设中国种植牙渗透率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最低水平,即颗/万人,种植牙市场有翻5倍的空间。假设未来口腔膜使用人数增多,有50%左右的种植牙会用到(翻1.4倍)。随着国产替代,正海生物能占到30%的市场份额(翻2.5倍)。现在出厂价预计约-元/张,假设未来因为竞争等原因,出厂价格为原来的0.5倍。现在口腔膜营收为1.3亿元,则保守估计属于正海生物的市场空间有11-13亿元,有10倍的增长空间。

(2)骨修复材料

骨修复材料主要用于牙颌骨缺损(或骨量不足)的填充和修复。骨修复材料的竞争格局与口腔修复膜类似,根据奥精医疗招股说明书披露,盖氏产品一家独大,市占率约70%,国产产品市占率约为15%,其中公司占比4.4%,奥精医疗占比7.0%。

公司的产品性能与进口产品无明显差异。公司的口腔修复医院和民营机构的认可和使用,销售渠道逐步搭建完成,有望充分赋能骨修复材料的放量。

公司骨修复材料在年上市,上市以来销量快速增长。-年,增速分别为21.9%/33.4%/67.6%/15.5%,20年在受疫情影响情况下,继续保持15%的增长。

骨修复材料的市场规模与口腔修复膜相近,年约为10-15亿元。假设未来随着种植牙的放量,骨修复材料市场规模翻5倍;公司市占率如果大胆预测,类似口腔修复膜,达到30%,则翻7倍左右倍;考虑耗材价格随着市场成熟降低,价格为现在的0.5倍,未来骨修复材料也至少能翻14倍,也就是2-3亿元左右营收。

(3)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

硬脑膜是介于颅骨和脑组织之间的一厚而坚韧的双层膜性组织,构成脑组织的一道重要天然防护介质。而创伤、炎症、肿瘤侵蚀及手术操作等均能造成硬脑膜损伤,破坏其完整性。

硬脑(脊)膜补片是指用于硬脑膜和硬脊膜缺损暂时或永久性修补的片状材料类产品,防止脑脊液外漏、颅内感染、脑膨出、脑粘连和疤痕等严重并发症,以恢复其完整性。

过去多采用自身组织修复,组织相容性好,不会产生免疫反应,但会造成二次创伤,且仅适用于小范围缺损。随着收入提高,患者对术后生活水平的要求也在提高,人工硬脑膜的需求大大增加。

6年冠昊生物的人工硬脑膜上市之前,国内市场被外资品牌德国贝朗医疗和美国强生垄断。目前国产产品凭借灵活的品种数量和较高的性价比,人工硬脑膜实现了进口替代。国产产品市场份额已达到90%,天新福、冠昊生物、正海生物三家市场占比分别为36.9%、20.5%和15.1%。

-年中国人工硬脑膜行业的终端市场消费规模由39.4亿元增长至59.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9%。据迈普医学招股书估算,年国内人工硬脑(脊)膜市场容量接近8亿元(按出厂价口径)。

目前整个生物膜市场已经相对成熟。公司产品是三家国产产品中上市最晚的,但性能上比其他两家具备优势。冠昊生物的产品需要缝合,手术时间长,应用范围较窄,近年来增长较缓,天新福产品需要冷链运输,保存较为麻烦,而公司产品无需缝合,可常温保存。

公司产品价格略高出竞争对手10%~20%。在招标以及学术活动中,公司的产品质量和价格,都更加有优势。未来主要看正海生物能够占据多少市场份额,或者在脊柱领域去发力,开拓新的增量市场。

因为有集采影响,集采平均降幅60-80%,公司在山东以价换量,对营收影响不大。公司现在整体营收1.37亿。假设出厂价格因为集采下降25%,但是公司市占率能够棘突提升,达到30%,则营收可以达到2-3亿元,翻两倍左右。

营收情况

-年,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速为24.81%,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45.83%。年,公司实现营收2.93亿元(+4.82%),归母净利润1.18亿元(+10.19%),新冠疫情期间仍保持正增长,主要有赖于公司管理层在疫情期间的迅速调整经营(线上课程、直播)和强大销售能力。

年前三季度业绩恢复高速增长,实现营业收入3.01亿元(+39.26%),实现归母净利润1.26亿元(+32.64%)。Q3实现营收1亿元(+22.42%),实现归母净利润0.45亿元(+12.5%),口腔修复膜继续实现快速增长,后疫情时代种植牙需求仍然旺盛。

公司产品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毛利率长期维持90%以上,整体费用率尤其是销售费用率的下降使得公司净利率持续上升,从年的12.5%上升至的40.3%。

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90.08%,同比下滑2.53%。前三季度净利率为42%,同比下滑2.1%,Q3净利率为45.33%,同比下滑4%。其中Q3毛利率为88.68%,同比下滑4.14%,主要系新产区投产带来折旧摊销等相关费用的增加所致。Q3公司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上升3.9%、下降1.1%、下降0.46%,管理费用率上升主要系新厂区投产带来折旧摊销等费用的增加所致。

整体来看,公司费用率不断得到改善。管理效率越来越高,管理费用不断降低。研发费用率年有所上升,主要是活性生物骨项目临床结束,随着更多项目进入临床,研发费用率可能会有一定幅度上升。

随着经销收入占比的提升,公司销售费用率呈现明显下滑趋势,从年的51%降至的36%(年上升的原因在于骨修复材料上市,公司加大了对新品的销售投入),另一方面,公司也加大了对学术推广的投入,因此销售费用的绝对值在不断增长。

未来发展盈利预测

公司立足于再生医学,将始终秉承“做再生医学领域领导者”的企业愿景,实现再生医学领域的扩大布局、确保研发项目的高效推进。并且以市场营销为龙头,借助已经形成的渠道和品牌优势,开拓新的增长点。公司整体产品布局完善,并且在研产品有序推进。

年,公司从制度细化、流程优化、落实执行以及组织模块梳理等方面持续优化研发管理。产品成梯队式布局,分为销售一代、注册一代、临床一代、研发一代。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对各研发项目进行精细化的推动,保证了各项目的顺利推进。同时,不断完善研发、医学、市场信息互通及工作配合机制,使研发项目满足市场需求和临床需要,开发出符合市场预期的产品。

Q3公司自酸蚀粘连剂、高膨止血海绵、硬脑(脊)膜补片等,依次收到国家或地方药监局下发的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未来有望丰富公司产品线,显著增厚公司利润。

公司营收在年疫情以前增长迅猛。年因为疫情原因业绩增幅减小。但是年恢复快速增长态势。分业务来看,疫情前,口腔修复膜和可吸收硬脑膜补片都处于高速增长态势。新上市的骨修复材料更是快速放量。

公司所处的口腔市场,未来前景广阔。公司产品在国产替代方面很有竞争力,整体行业增速平均每年保持在20%-30%。公司依托于正海集团,运营、管理都很成熟,相信公司能把握机遇。

公司主营业务属于医疗器械行业,其中生物膜业务(可吸收硬脑脊膜)由于国内市场已经相对成熟,进入了集采阶段。公司不惧挑战,全力攻关带量采购。公司认为带量采购并非不可预期、不可控制,对企业来说也不是完全利空。带量采购虽然会在短期内对企业的业绩有一定冲击,但长期来看会促进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加快行业集中化的进程。公司在山东的集采中成功中标,但目前刚开始执行不久,目前来看对公司的经营业绩还没有带来明显影响,以价换量目标基本实现。

预计今后公司营业收入仍然能保持快速增长,假设年、年,公司增速为疫情前水平,即30%。净利润率保守估计保持40%,则未来两年盈利预测为:

图表来源:公司公告;公司

转载请注明:http://www.zizhiquq.com/jmpcyy/11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