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脊膜膨出诊断
脊膜膨出缘由
脊膜膨出检查
脊膜膨出感染
脊膜膨出医院
脊膜膨出饮食

高韧性高尺寸稳定性聚酰亚胺薄膜

关键词:薄膜;聚酰亚胺;苯并咪唑;铜离子;配位结构;点对面;耐热;尺寸稳定性;韧性;热膨胀

柔性基板是新型柔性显示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高韧性聚酰亚胺(PI)薄膜,被认为是最有应用潜力的柔性基板材料。为进一步改善PI薄膜在苛刻环境下的热尺寸稳定性,研究人员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方法,其中基于具有较低键能的氢键作用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策略。该方法可有效降低薄膜的热膨胀系数(CTE),并且对薄膜的韧性影响较小。然而,氢键作用在高温下易被破坏,导致薄膜在高温下的热尺寸稳定性不够理想。

配位键是在有机配体与金属原子或离子之间形成的一种非共价键,其键能介于氢键和化学共价键之间。相比于氢键作用,如果在PI薄膜中构建多配位结构有可能实现更高温度下的热尺寸稳定性。特别是对于具有刚性主链的聚合物薄膜,引入点对点(point-to-point)形式的配位键无法有效提高韧性,而点对面(point-to-face)多配位结构则有望同时增强热尺寸稳定性和韧性。

近期,研究人员基于联苯二酐(BPDA)和苯并咪唑二胺(PABZ),通过在含苯并咪唑基团的PI薄膜中加入氯化铜(CuCl2),设计制备了具有点对面多配位结构的PICu薄膜。主链结构中的苯并咪唑单元作为配体,与Cu2+反应来构建相应的配位结构。

研究人员首先采用BPDA和PABZ聚合得到聚酰胺酸(PAA),之后将一定量的CuCl2溶液加入至PAA溶液中,涂膜后热酰亚胺化得到不同Cu2+含量的PICu薄膜。根据Cu2+与苯并咪唑单元的摩尔比,标号依次为PICu0~。

根据核磁、红外及荧光光谱结果,证实了在加入Cu2+的PICu薄膜中,配位结构是以苯并咪唑基团为配体。通过DMA和浓硫酸溶解试验,进一步表明薄膜中多配位结构的存在。由紫外可见光谱和模型化合物的分子模拟结果,最终确定了此种多配位结构为点对面的配位形式。

由于点对面多配位结构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稳定性,PICu系列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呈增大趋势,并表现出优异的热尺寸稳定性。含有20mol%Cu2+的PICu20薄膜Tg升高至℃,在40~℃范围的CTE值为11.4ppm/K,比不含Cu2+的PICu0薄膜降低了94%。同时,经过三次40~℃的加热-冷却循环,PICu20薄膜的尺寸形变比PICu0薄膜降低了96%。

与PICu0薄膜的力学性能相比,经过20次循环拉伸后,PICu20薄膜的累积应变比下降了65%。此外,PICu20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MPa和10.1%,断裂能提高到22.7MJ/m3,与PICu0薄膜相比分别提高了40%、45%和%。

研究还发现,PICu系列薄膜的吸水率随着Cu2+的加入而逐渐下降,PICu20薄膜的吸水率为3.81%,较PICu0薄膜的5.86%有了显著降低。此外,PICu系列薄膜还保持了良好的介电击穿强度,PICu20薄膜的击穿强度达到kV/mm。

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更大结合区域的点对面配位结构可在受力破坏后快速重建,因而显著提高了PICu20薄膜的韧性和低拉伸尺寸形变,以及高温℃下多次热循环的出色热尺寸稳定性。

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ompositesPartB:Engineering(,:),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分别是四川大学的Q.Yin和L.B.Luo、X.Y.Liu。

聚酰亚胺科技?原创,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izhiquq.com/jmpcgr/985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