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脊膜膨出诊断
脊膜膨出缘由
脊膜膨出检查
脊膜膨出感染
脊膜膨出医院
脊膜膨出饮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下腰痛和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其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并产生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基本病因

1、腰椎退变

椎间盘组织是位于两个椎体之间的一种连接结构,由软骨板、纤维环、髓核三部分构成。椎间盘的髓核是一种含水量很高的弹性胶状物质,它的作用除了使脊柱有类似关节活动的作用外,还可以缓冲脊柱在活动中产生的压力、震荡。由于椎间盘组织承受人体躯干及上肢的重量,又因椎间盘纤维环仅有少量血液供应,营养依靠软骨终板渗透极为有限,因而极易退变。主要表现为髓核内部蛋白含量和含水量的降低,纤维环韧度降低。因为久坐、坐姿不正确、弯腰提取重物等原因,可导致退变的椎间盘向椎管内突出,压迫、刺激附近的脊神经根而产生腰腿疼痛的症状,即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2、损伤

(1)慢性损伤积累:体力劳动、久坐久蹲、驾驶、体育运动等造成的积累性损伤是LDH发生的重要因素。

(2)急性外伤:是椎间盘突出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与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关系密切。

危险因素

1、年龄

超过75%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20~40岁的人群。

2、性别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男性。这是由于男性在社会工作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比例大于女性,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会也多。

3、职业

与腰椎间盘突(脱)出的关系十分密切,例如,汽车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椎间盘内压力较高,容易造成腰椎间盘突出。从事重体力劳动和举重运动者因过度负荷更易造成椎间盘退变。近年来人们的体力劳动强度明显下降,体育运动减少,腰背部肌肉、韧带强度下降,更易发生椎间盘脱出。

4、妊娠

妊娠期间整个韧带系统处于松弛状态,后纵韧带松弛易于使椎间盘膨出。加之妊娠后体重增加,孕妇腰背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5、遗传易感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在国内资料较少。此外,统计数字表明,印第安人、非洲黑种人和因纽特人的发病率较其他民族的发病率明显为低,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6、腰骶先天异常

腰骶段畸形可使发病率增高,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体畸形、小关节畸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上述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应力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椎间盘内压升高和易发生退变、损伤。

7、环境

长期工作或居住于潮湿及寒冷环境中的人,也比较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

典型症状

1、腰痛

是大多数患有本病的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发生率极高。临床上以持续性腰背部钝痛为多见,平卧位减轻,站立则加剧。另一类疼痛为腰部痉挛样剧痛,不仅发病急骤突然,且多难以忍受,非卧床休息不可,此主要是由于缺血性神经根炎,即髓核突然突出压迫神经根所致。

2、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多为逐渐发生。典型的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放射至臀后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至跟部或足背部。咳嗽、喷嚏和排便等一系列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患者为了减轻坐骨神经受压所承受的张力而取弯腰、屈髋、屈膝位,以减轻疼痛。

3、下腹部痛或大腿前侧痛

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L1~4神经根受累,可刺激这些神经根与神经根之间的交通支及椎窦神经中的交感神经纤维出现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

4、肢体麻木

当椎间盘突出刺激了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引起肢体麻木而不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感觉区按受累神经区域皮节分布。

5、间歇性跛行

病人行走时,随着距离的增多而出现腰背痛或患侧下肢放射痛或麻木加重,取蹲位或坐位休息一段时间症状可缓解,再行走症状又复出现,称为间歇性跛行。

6、马尾综合征

少数情况下,椎间盘组织会压迫马尾神经,出现马尾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男性出现阳痿,女性出现尿潴留和假性尿失禁。

7、肌肉无力、萎缩、瘫痪

神经根严重受压时使神经麻痹、肌肉瘫痪。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最终发展为瘫痪。

8、腰椎侧凸

长期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疼痛会导致站姿或坐姿不正确,导致出现腰椎侧凸。

9、腰部活动受限

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动受限,急性期尤为明显,腰部前屈时疼痛最明显。

并发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中央型突出常导致大小便失禁、不完全性双下肢瘫痪。

体格检查

1、直腿抬高试验

检查者将患肢置于轻度内收、内旋位,保持膝关节完全伸直位,一手扶住足跟抬高患肢,当出现坐骨神经痛时为阳性。并记录下肢抬高的度数。

2、直腿抬高加强试验

是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的基础上的一步的检查,对判断是否为神经根处病变有较大意义。病人仰卧,将患肢直腿抬高到一定的程度而出现坐骨神经痛。然后将抬高的患肢略降低,以使坐骨神经痛消失,此时将踝关节被动背伸,当又出现坐骨神经痛时为阳性。

3、健肢抬高试验

直腿抬高健侧肢体时,健侧神经根袖牵拉硬膜囊向远端移动。从而使患侧的神经根也随之向下移动,当患侧椎间盘突出在神经根的腋部时,神经根向远端移动受到限制则引起疼痛。如突出的椎间盘在肩部时则为阴性。检查时病人仰卧,当健侧直腿抬高时,患侧出现坐骨神经痛者为阳性。

4、仰卧挺腹试验

病人仰卧,作挺腹抬臀的动作。使臀部和背部离开床面,出现患肢坐骨神经痛者为阳性。

5、股神经牵拉试验

病人取俯卧位,患肢膝关节完全伸直。检查者上提伸直的下肢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当过伸到一定程度时,出现大腿前方股神经分布区域疼痛者为阳性。此用于检查L2~3和L3~4椎间盘突出的病人。但近年来亦有人用于检测L4~5椎间盘突出的病例,其阳性率可高达85%以上。

6、屈颈试验

病人取坐位或半坐位,两下肢伸直,此时坐骨神经已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然后向前屈颈而引起患侧下肢的放射性疼痛者为阳性。

7、颈静脉压迫试验

座位压迫双侧颈静脉1~3分钟,出现腰疼或下肢放射性疼痛为阳性。

影像学检查

1、腰椎x线

x线片上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增生等退行性改变。x线平片可以发现有无结核、肿瘤等骨病,能够帮助排除其他诊断。

2、腰椎CT检查

可较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脊膜囊受压移位等情况,是最常采用的检查手段。

3、磁共振(MRI)检查

可全面地反映出腰椎间盘是否病变,但检查费用比CT高。

其他检查

电生理检查:包括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与诱发电位等,可协助确定神经损害的范围及程度,观察治疗效果。

诊断依据

1、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位置与相应受累神经支配区域相符;

2、下肢感觉异常,相应受累神经支配区域皮肤浅感觉减弱;

3、直腿抬高试验、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健侧直腿抬高试验或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4、腱反射较健侧减弱;

5、肌力下降;

6、腰椎MRI或CT显示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与症状、体征受累神经相符。

前5项标准中,符合其中3项,结合第6项,即可诊断为LDH。

鉴别诊断

1、梨状肌综合征

以臀腿痛为主要表现,压痛点位于环跳穴处,腰部无明显压痛。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腰部功能正常,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腰椎椎管狭窄

多见于中老年人,以长期慢性腰腿疼和间歇性跛行为主要表现。卧床休息时症状可明显减轻或消失,CT、椎管造影可明确诊断。

3、腰椎肿瘤

腰椎或腰骶椎的原发或继发性肿瘤以及椎管肿瘤可出现腰痛和下肢痛,此种疼痛不因活动和体位改变而变化,疼痛呈持续性逐渐加重,并可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影像学检查无退行性改变,椎骨可有破坏,椎管造影和MRI检查可见椎管内有占位性病变,常常须行同位素全身骨扫描来确定有无转移灶。

4、腰椎结核

可有腰腿疼征象,病程长,常伴有全身症状,如低热、盗汗、消瘦、乏力、血沉加快,下腹部有时可触及冷性脓肿。X线片可显示椎间隙模糊、变窄,椎体相对边缘有骨质破坏。

5、腰肌劳损

中年人多发,与长期保持一种劳动姿势有关。无明显诱因的慢性疼痛为主要症状,腰痛为酸胀痛,休息后可缓解。在疼痛区有固定的压痛点,在压痛点进行叩击,疼痛反而减轻。直腿抬高试验阴性,下肢无神经受累表现。痛点局部封闭有良好的效果。

6、强直性脊柱炎

病变为进行性,早期腰痛伴坐骨神经痛,病变逐渐向上,血沉加快;晚期脊柱呈竹节样变、关节融合。

7、马尾神经瘤

腰腿疼呈持续性,无间歇缓解;白天稍活动可减轻,夜间卧床时感疼痛加剧。脊柱无侧屈,腰部功能尚好。脑脊液检查示总蛋白量增高,脊髓造影有占位

预防措施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通过科学的日常生活管理预防。

1、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

2、避免久坐、久站或保持一个姿势很久,应该及时起身放松一下身体,舒展一下身体,从而缓解腰背的不适。

3、避免长期弯腰负重动作,学会正确的弯腰和搬动重物的技巧。搬动重物时,应下蹲,膝关节屈曲,将物体尽量靠近身体,并使腹肌维持紧张以保护腰部较弱的肌肉,防止其拉伤。

4、睡硬板床。

5、注意保暖,防止腰部受凉。

6、适当锻炼增强腰背肌强度,如经常做一些腰背部锻炼操。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诊断与治疗建议)

往期热门章推荐:

中国医科大学《系统解剖学》50讲(学习珍藏版)

中医诊断学基本知识全集

董氏奇穴-林君-公益课堂(临床干货)

宗筋传承手法-周嘉荣弟子-胡建明-公益课。

美式整脊-彭磊-视频公益课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izhiquq.com/jmpcgr/8836.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