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气”,学名一氧化二氮,化学式为N?O,是一种无色有甜味的气体。
这个原本是应用在医疗上的气体,近年来,越来越出现被滥用的趋势。在KTV或酒吧,总能看到不少人嘴里叼着气球,脸上露出夸张的笑容。
这种滥用,也让“笑气”成为了一种新型的软毒品。
今天,一个关于“笑气”的新闻,再一次上了热搜。
最近,王女士(化名)求助于《黄金眼》节目,称因为自己的女儿已经连续吸食了好几年的“笑气”,整个家庭都陷入了困境。
记者走进王女士的家,发现和其他干净整洁的房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女儿小王的房间几乎乱到了无处下脚。
电子琴成了杂物堆放台。
贝斯上也积上了厚厚一层灰。
而王女士的女儿,则在这一片狼藉中打了个地铺,窝在房间角落里瘫坐着。
即使看到记者进来,她手中依旧牢牢攥着那个吸食“笑气”使用的打气瓶。
甚至,还毫无顾忌地在镜头前,娴熟地拆开了一个"笑气"瓶的包装,装进打气瓶里吸了起来。
在她身边,遍地都是拆"笑气"拆下来的纸盒子,和散落的笑气空瓶。
据王女士介绍,光是女儿最近吸完“笑气”剩下的小钢瓶,就满满当当地装了两个垃圾桶,看起来估计得有上千个。
当记者问她吸食“笑气”的感觉时,小王坦言自己在吸第一口的时候就感到停不下来了,脑子晕乎乎的,强行放下“笑气”倒也是可以,但一离开“笑气”,她就会十分焦虑和害怕。
据了解,小王是5年前在成都的一家酒吧里第一次接触到的“笑气”,当时她朋友邀请她一起“打气球”,小王并没有拒绝。
谁知道,只是一次的尝试,就成了永远的沉沦。
如今,小王根本停不下来,即使有记者采访,她也难以停止吸食“笑气”,用她的话说就是:“丑态毕露”。
一旦吸“笑气”的瘾上来了,即便妈妈劝阻也拦不住她,她甚至还会对妈妈大打出手,将妈妈打得鼻青脸肿,有网友爆料称甚至把她妈妈的鼻梁给打断了....
网友爆料
没有收入的小王,连买“笑气”的钱都是偷偷通过网贷借来的,等到要还款的日子,她就逼着父母帮她还钱,否则就会出现抑郁的症状,并伤害家人。
从小王接受采访时的表现来看,她并不是不知道过量吸食“笑气”的后果,也不是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已经被“笑气”毁了。
据王女士介绍,女儿在吸食“笑气”时会一边吸一边哭着大喊“我是个废人,我一无是处”,然而,几分钟之后,她又拿起了“笑气”瓶子,吸食了起来。
妈妈给她买了早饭,她也只是草草地吃了一口就再无食欲,转而继续把“笑气”塞进打气瓶,吸食“笑气”。
这时候,小王的状态已经非常不好,面目狰狞、嘴唇乌紫,甚至还会时不时的晕厥,等从晕厥中醒来,小王又会拿起打气瓶,继续吸。
最后,王女士就眼睁睁地看到浑身发抖的女儿,突然大小便失禁。
在严重沉沦于“笑气”之后,原本多才多艺、还通过弹琴唱歌积累了不少粉丝的女儿荒废了一切,只靠吸食“笑气”度日,几乎沦为废人。
为此,王女士终日以泪洗面。
可是,小王是从哪儿弄来的“笑气”呢?
前些年,在某橙色软件随便搜一搜“笑气”,就能找到无数相关商品。
虽然随着监管的不断严格,如今在搜索关键词“笑气”已经会自动跳转至「绿网计划」,然而,“笑气”却依旧没有从购物平台上彻底消失。
相关关键词已经变为了极其隐晦的“奶油气弾”,虽然不能断言所有买家都是为了“打气球”,但看着“超1.0万人种草”“人付款”等字样,依旧不免触目惊心。
更令人警惕的是,真的有网友咨询了“人可以吸(奶油气弹)吗?”之类的问题。
一个曾经购买过该商品的用户回答:
“可以的,适量。”
几年前,一则关于“笑气”的新闻曾震惊整个留学圈。
年,原本在西雅图念书的林娜(化名),坐在轮椅上被工作人员推着出现在了首都机场,回了国。
当初孤身一人在美国求学的林娜,因为学业和生活倍感压力,为了排解压力,她注意到了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