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指征:
①重型胰腺炎伴严重休克,弥漫性腹膜炎,腹腔内渗液多,肠麻痹,胰周脓肿及消化道大出血者。
②胆源性胰腺炎明确者,或合并胆源性败血症者。
③病情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高热不退及中毒症状明显者。
④上腹外伤,进行性腹痛,淀粉酶升高,疑有胰腺损伤者,应立即手术探查。
⑤多次反复发作,证实十二指肠乳头狭窄或胰管狭窄及结石者。
⑥并发脓肿或假性胰腺囊肿者。
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时机:
(1)胆道疾病是非梗阻性疾病,如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继发性胰腺炎尚处在水肿性胰腺炎阶段,处在这种情况则应允试行非手术治疗,待两者炎症消退后.再作明确切除术,因为在胰腺急性炎症未消退时作胆囊手术容易发生并发症,有时,也会使水肿型胰腺炎转变为坏死型.当然,若胆囊炎症无法控制.且进一步发展到威胁生命时,也应当及时处理。有一点应强调.就是病人的炎症消退后,—定要作胆囊切除后再出院。
(2)胆道疾病是梗阻性的,如阻塞性胆管炎.胰腺炎尚处在水肿期,在这种情况.应急诊处理阻塞性胆管炎,解除梗阻.手术中对胰腺炎作相应处理。
(3)继发性胰腺炎在水肿阶段,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是胆道疾病.这种情况多是胆道疾病比较严重,或者属于梗阻型,或者虽然不属梗阻型,但胆囊的局部炎症已发展影响全身阶段,因此,也应早期及时对胆道疾病进行处理。
(4)继发性胰腺炎己发展到坏死阶段,而原发性胆道疾病属非阻塞性炎症.在这种情况主要根据胰腺坏死是否已感染来决定。若胰腺坏死尚未感染,则可先行非手术治疗,观察病情发展;若胰腺坏死已感染,则应针对胰腺早期及时手术治疗,作胰腺手术的同时,相应处理胆道问题。
手术方法
(1)胰包膜切开及引流
适用于胰腺肿胀明显者,可减轻胰腺的张力,有助于改善胰腺血运和减轻腹痛。切开后在小网膜囊放置通畅而充分的腹腔引流或双腔管引流,以减少腹腔内继发性损害、渗出及坏死,防止感染。
(2)病灶清除术
将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可防止严重感染及坏死病灶的发展,但勿伤及胰管,注意局部止血。以发病7~10天进行为宜。
(3)胰腺切除
包括部分或全胰切除。一般只切除坏死部分,以免胰腺坏死继续发展和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胰腺坏死75%时或十二指肠受到严重破坏这种特定的情况下,可作全胰切除(GDP),有成功的报道,但死亡率高,操作亦有一定困难,且生存中终生需外源胰岛素维持。
(4)持续腹腔灌洗
可消除腹腔内对全身有影响的有毒物质,如渗出的各种酶,坏死组织、蛋白质分解产物、细菌、毒素及渗出液等,有利于本病的预后。可经腹壁插入多孔硅塑料管,将含有肝素、抗生素的平衡盐液注入腹腔,每次~mL,约15~20分钟后注完,保留20~30分钟,然后放出灌洗液。依据渗出液的改变,每1~2小时重复1次,注意勿伤及肠管及注入量大时加重呼吸困难。
(5)胆系手术
对胆管结石、蛔虫等,应作适当处理,才能提高手术疗效,但勿进行侵袭性较大的手术。
朱乐意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