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主任跌跤,出现脑血管破裂出血离世。
·年8月,医院甲状腺核医学科医生因脑血管爆裂离世。
去年此时,两位医生相继因为脑血管疾病离世的事情被热议,大家纷纷表示哀悼与惋惜。而剥夺两位医生生命的凶手,正是有着“脑内不定时炸弹”之称的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的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一旦发生破裂出血,情况危急时,医院都救不了自己。研究显示,我国脑动脉瘤患者逐年增加,平均个人中就有7个人是动脉瘤携带者。对于这颗“不定时炸弹”,我们必须敲响健康的警钟!
什么是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也叫脑血管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是脑血管壁局部结构薄弱点隆起膨出形成的一个与血管管腔相通的球样结构。
随着时间的推移,脑血流持续冲击血管壁薄弱处,该处血管壁结构撕裂破坏,血管壁慢慢膨出,逐步形成脑动脉瘤。血流不断冲击下,动脉瘤壁继续被破坏变薄,当动脉瘤壁承受不了血流的持续冲击时就会破裂出血,危及生命。
发生哪些症状时需要警惕并及时就医呢?
-未破裂脑动脉瘤-
一般没有症状,这些动脉瘤通常较小。然而大的未破裂动脉瘤可以压迫神经导致各种各样的神经系统症状,出现以下症状或不适,无论年龄多大,建议咨询脑血管病医生做必要检查和评估。
1.局部固定的头痛
2.瞳孔散大
3.视力下降,复视重影
4.眼睛后方和上方的疼痛不适
5.肢体麻木或无力
6.说话困难,不流利、吐字不清等
7.眼皮下垂,睁不开或睁不大
-破裂脑动脉瘤-
通常会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即血液流入蛛网膜下间隙,导致突发剧烈头痛等症状。出现以下几项或全部情况需立即就医:
1.突发剧烈头痛,你所经历过的最严重的头痛
2.意识丧失
3.恶心、呕吐
4.颈项强直,不能低头
5.突发的视力下降或视物重影(复视)
6.突发的眩晕或行走困难
7.突发的肢体麻木或无力
8.畏光
9.癫痫
10.眼皮下垂
哪些人容易患脑动脉瘤?怎么筛查?
脑动脉瘤常见于35-60岁人群,但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下群体患动脉瘤的风险更高:
家族遗传说:临床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家族中有血缘关系的两人或以上患有动脉瘤,其他有血缘关系的一二级家族成员患脑动脉瘤的风险明显增高。
慢性病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患脑动脉瘤疾病的风险会更大一些。因此要积极的治疗慢性疾病。
不良生活习惯:诸如抽烟、熬夜、生活不规律等的人,其中抽烟的风险已经得到确切证实。每周抽烟20根,患动脉瘤的风险大大高出非抽烟人群。
脑动脉瘤无法预防,一旦出现症状就非常危险,因此定期的筛查,及早发现治疗非常重要。
在此,希望35岁以上人群养成定期筛查脑动脉瘤的习惯。找专业的神经外科医生,让医生帮忙开做头部的MRA(磁共振血管成像)或脑血管CTA检查,建议3~5年一次,拍好后找专业的医生看片(冬雷脑科提供在线看片和门诊看片服务)。
学科团队
医院重点科室,设有独立专科病房,开放床位65张,医护人员35人,其中神经外科病房组共16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3人、护理人员10人;麻醉手术室组共8人: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3名;脑科ICU组共13人: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科室拥有德国徕卡显微镜、德国德尔格麻醉机、监护仪、美国梅菲尔德头架、西山动力系统等设备,开展各种神经外科手术。目前已形成了专业梯队合理、诊疗规范,既有中医特色,医院发展需求的专业科室。
特色医疗
1.颅内肿瘤的微创治疗。对颅内肿瘤如胶质瘤、脑膜瘤、垂体腺瘤、听神经瘤、胆脂瘤、颅咽管瘤、特殊部位肿瘤如脑干肿瘤、少见的松果体、胼胝体、第三脑室、等进行个体化、系统性的综合诊疗,极大程度地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增强神经功能的保护,减少了后遗症及并发症的发生。
2.出血性脑、脊髓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脊髓血管的外科手术,包括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开放性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脑动静脉畸形开放手术,脊髓血管畸形开放手术,硬脑/脊膜动静脉瘘开放手术瘘口夹闭,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开颅手术切除,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颅内血肿内镜下清除术等。
3.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微创手术治疗。为科室最具特色的工作之一。
4.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以及重症颅脑损伤的综合救治。
温馨提示
家人朋友发生脑中风,及时拨打电话,要医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