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新闻记者俞倩玮孙韵
“当你说‘我就是要做这件事,多困难我都不在乎’时,老天就会支持。”这是杭州籍运动员李盼盼写在自己朋友圈的一段话。
3月9日,李盼盼收获了自己在北京冬残奥会的第二个“金容融”,她在越野滑雪女子短距离(坐姿组)决赛中拿到了一枚铜牌。此前,她已在3月6日举行的越野滑雪女子15公里(坐姿)比赛中斩获过一枚铜牌,这也是浙江省在本次冬残奥会上获得的首枚奖牌。
随着一身枪响,李盼盼佩戴着坐式滑雪板架,奋力挥动雪仗,上坡、转弯、下坡、冲刺……一枚枚沉甸甸的奖牌背后,努力与坚持是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底色,让她在通往成功的荆棘路上不断突破自我。
南方姑娘的冰雪之路
身为南方人,与冰雪常年打交道并非易事,在零下30℃的冰天雪地里训练,冻得发麻、摔倒受伤不可避免。但对于李盼盼而言,登上奥运的领奖台,一直是她的梦想。如今,梦想照进现实,李盼盼感慨地说,“奖牌的正面是荣耀,背面则浸满汗水。”
李盼盼是一名年出生的杭州余杭瓶窑姑娘,患先天性骶尾部脊柱裂脊膜膨出,需要依靠轮椅生活。但身体的疾病却无法阻挡她进击的铿锵步伐。
年,李盼盼进入浙江省残疾人射箭队,正式成为了一名专业运动员。年,经过层层选拔,她入选了中国残疾人越野滑雪队。刚开始接触滑雪时,李盼盼最大的感受是“天天摔”。因为身体原因,李盼盼的腰部完全没有力量,越野滑雪项目上坡过程对她而言尤为困难。
李盼盼告诉记者:“我刚开始找不到平衡,练习时经常摔倒,一天能摔二十几次。”冰冷的风雪吹得她完全无法动弹,最后还是教练把她抬回寝室。在日常训练中,运动员会进行不同强度的训练,李盼盼回忆说,“训练强度大的情况下,会滑三个小时,就一直滑30公里,练耐力。强度稍微小一点时,差不多滑一个小时,但要求速度快。”
由于身体原因,李盼盼的下半身没有知觉,每次训练完回到屋里整个人都手脚冰凉,躺在被窝里瑟瑟发抖。“因为我的下半身没有知觉,训练的时候无法发热,就导致我的上半身也发热很慢,整个身体都是冰凉的,回去之后躺在被窝里特别冷,需要电热毯把身体捂热。”尽管如此,李盼盼还是坚持着一点点地突破自己,希望看看自己能够走到哪里。
圆梦冬残奥会
就这样在不停地摔倒中,李盼盼不断总结经验,向前辈学习来提高技能。付出了努力,李盼盼的成绩也提升上来,在去年的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女子越野滑雪项目中,她取得了坐姿短距离5.2公里铜牌、坐姿1.3公里第4名、混合接力第4名等多项佳绩,最终她如愿得到北京冬残奥会的参赛资格。
进入北京冬残奥会的赛场后,李盼盼从未松懈过,她以%的付出投入这场体育盛事的竞技中。每天早上六点四十起床,七点吃早餐,八点半开始训练直至中午十二点,下午除了安装越野滑雪的器材,她还会给自己加练一个半小时,晚上队友休息的时候,她也会给自己加练,一天下来要滑25公里左右,最长的时候达到30公里。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李盼盼在3月9日举办的北京冬残奥会越野滑雪女子短距离(坐姿)比赛中,再次摘得一枚铜牌,随着当天比赛的结束,她已经拥有了两个“金容融”。当奖牌捧在手里,李盼盼告诉记者自己既惊喜还有一点意外:“其实挺意外的,因为我比较擅长的是中距离和长距离,并没有对短距离抱有希望,因为我的爆发力不是很强,所以比赛当天在滑的时候,想法就是拼一把,看看自己行不行,然后奇迹就真的出现了,拿了第三名。”
尽管李盼盼谦虚地说这是奇迹,这背后付出的艰辛只有她自己知道,如今,梦想照进现实,李盼盼觉得一切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我很高兴,能在自家门口举办的冬奥会上突破自己,挑战自己,为国争光。”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