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是当今医疗界公认的最复杂的科室之一,它是涵盖从头颅、到脊髓、到外周神经的一门高精尖医学,小儿神经外科更是神经外科的难中之难。选择小儿神经外科,姚红新就选择了迎接挑战,并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成长为我国小儿神经外科领域的著名专家。
出身名校,锁定小儿神经外科
年,姚红新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雄心勃勃的他希望做一些别人少做又有一定难度的工作,医院开始了神经外科的工作。
当时的神经外科普遍存在诊断难、治疗难的问题,医院,择期手术死亡率也在3~6%,脑外伤死亡率则更高。面对死亡、残疾与各种合并症,他细心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探索可靠的治疗方法,配合张懋植主任做了大量成人肿瘤手术,之后开始独立手术治疗神经外科病患。
年,针对当时人们对婴幼儿硬膜下积液的模糊认识,姚红新最早在国内对其病因、治疗和预后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硬膜下积液和蛛网膜下腔积液是两种情况,而且硬膜下积液的危害不亚于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积液的本质不一定是脑萎缩而是脑外积水。
姚红新认为,神经外科最难的是颅底、脑干肿瘤和小儿神经外科,而小儿神经外科的一个关键是治水,不明白脑积水根本干不好神经外科。
年后,姚红新跟随马振宇主任治疗了大量小儿颅内和椎管内肿瘤,如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畸胎瘤、脉络丛乳头状瘤以及各种先天畸形,如脑膜膨出,脊膜膨出、狭颅症、脊髓栓系,以及血管病、癫痫等。擅长各种入路,如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经前纵裂入路、后纵裂入路,额底和翼点入路等,切除第三脑室、丘脑、侧脑室等深部肿瘤手术。目前,姚红新拥有国内最大数量的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治疗颅咽管瘤、视神经胶质瘤、下丘脑错构瘤临床经验,并保持着上千例手术无术后血肿的记录。
不断突破,练就精湛手术技艺
在小儿神外领域,提起姚红新,同行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医院神经外医院小儿神经外科,乃至在世界上,他都可算是顶级专家。
譬如,小儿狭颅症,传统治疗上小婴儿更倾向于保守治疗,以前都是等孩子大了才做手术。“我们可以做2个月的孩子,其实,患儿越小做外科手术,创伤就会越小,手术费用也越少,远期脑发育效果还越好。长大后再做的颅骨成形手术创伤大、费用多、对神经系统改善还有限。”在姚红新这里,小儿狭颅症的外科治疗通过采用扩大颅缝再造加局部塑形,不仅微创,效果还有了进步。
婴儿脑积水,很多家属在微创和避免终生放管的诱惑下选择脑室镜造瘘手术,“但我发现大多数做造瘘的孩子手术后效果并不好,这是因为病人很少是梗阻性脑积水,术后脑容积并没有增加,如果手术确实有效还好,一旦无效,这对于患儿来说其实是延误治疗,错过了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在姚红新这里,小儿脑积水的外科治疗目的明确,方法可靠。
再比如姚大夫这里有许多“第一”的病例,全国年龄最小的最长颈胸髓髓内脊髓脂肪瘤:一个40天发现肿瘤、64天手术的患儿、6月大的巨大恶液质视神经胶质瘤患儿、1岁1个月的7厘米长大脑中动脉巨大先天动脉瘤患儿、半岁大的颅咽管瘤患儿等等,姚红新通过外科手术都基本给予治愈。还有,全国第一例小儿颅咽管瘤囊内化疗、全国最早最大数量的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最早鉴别小儿硬膜下积液和脑外积水并行分流手术,以及发现下丘脑占位术后合并症的变化规律和处理方法的第一人,大大减少了此类患儿的术后死亡率。
上下求索,“只想为孩子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年12月,姚红新医院,任小儿外科主任,主持开展小儿神经外科工作。姚红新为人低调,他说:“我只是想做中国最好的小儿神经外科医生,为孩子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在小儿神经外科的求索之路上,姚红新砥砺前行,不断进步。对于前辈传承下来的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治疗颅咽管瘤、视神经胶质瘤等临床经验,他又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推进——“额底加纵裂”路径,大大降低了之前的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儿的手术质量。现在,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治疗路径只用来做第三脑室内的肿瘤手术,如脉络丛乳头状瘤、三脑室后部肿瘤等。
未来,姚红新还将和他的团队一起,帮助更多患病的孩子重拾健康,给他们一个金色的童年。
网医档案
姚红新
医院小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擅长:治疗各种成人神经系统肿瘤和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对脑积水、蛛网膜囊肿、硬膜下积液、各种小儿颅内和椎管内肿瘤如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畸胎瘤、脉络丛乳头状瘤以及各种先天畸形,如脑膜膨出,脊膜膨出、狭颅症、脊髓栓系,以及血管病、癫痫等。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