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
年12月2日-4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为加强我国脊柱外科与脊髓损伤康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促进该领域医学事业的迅速发展,第十一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脊柱外科与脊髓损伤康复分论坛将于年12月4日上午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届分论坛以“脊柱外科新技术与脊髓损伤暨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中青年医师园地”为主题,由从事一线临床工作的中青年医师担任主要发言嘉宾,从脊柱外科与脊髓损伤治疗及康复过程中的实践出发,讨论脊柱外科与脊髓损伤治疗及康复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本次会议将为中青年医师提供展示平台,促进专业学术交流。分论坛议程
往届论坛回顾
主要专家介绍
洪毅,骨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脊柱外科主任。骨科学学科带头人,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临床康复教研室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北京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脊髓学会会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微创学组、骨关节结核病学组和腰椎病研究学组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计算机外科技术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北京市医师学会骨科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残疾人康复专家技术指导组成员,北京市科委科技评审专家,《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常委编委,《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和《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委,《中华外科杂志》通讯编委。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留学日本产业医科大学和日本综合脊髓损伤中心。医院骨科和脊柱外科工作。年脑瘫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获北京市科技成果奖。年获得中国残联颁发的“十五”和“十一五”期间优秀专业技术人员荣誉称号。年被授予“丰台区名医”。专业特长:骨科疑难病,颈椎病、腰椎病,脊柱脊髓损伤外科治疗与早期康复,先天性脊柱畸形、脊柱裂、脊膜膨出,老年性骨质疏松与疼痛,脑瘫外科治疗与术后康复。
张军卫
个人简历:医学博士,骨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归国留学人员。.7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8医院骨科医师.12医院骨科主治医师.7—.6留学日本、获医学博士学位.9医院脊柱脊髓外科主治医师.10医院脊柱脊髓外科副主任医师毕业后分配至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骨科工作,接受骨科前辈崔寿昌、徐林和洪毅教授指导,开始接触脑瘫外科治疗和Ilizarov技术。年赴日本琦玉医科大学综合治疗中心骨科留学,主攻颈椎病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年获博士学位,之后在东京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年回国加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脊柱脊髓外科。
李想
医学博士,骨科副主任医师,《中国脊柱脊髓杂志》青年审稿人,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伤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
医院获得骨科硕士学位后进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医院脊柱外科工作。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医院获得骨科学博士学位。年4月至5月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脊柱外科中心以AOSpine国际Fellow身份学习。工作以来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3篇,SCI论文1篇(影响因子1.47)。目前以课题负责人身份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2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和首都医学发展基金各一项)。擅长:脊柱侧凸、脊柱微创、脊柱脊髓损伤外科治疗与康复、脊柱退变、脑瘫外科治疗、脊柱裂手术治疗与康复等。
王方永
医学博士、骨科副主任医师,留学归国人员。
年2月至年2月国家公派赴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University)医学院留学,身份为脊柱Fellow,并从事脊柱脊髓损伤博士后研究,系统学习了微创脊柱外科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及脊髓损伤的治疗与康复。留美期间还获得脊柱微创专家及世界脊柱椎间孔镜创始人AntonyYeung教授的亲自指导,系统学习Yeung氏脊柱椎间孔镜的理论与技术,并获得教授亲自签名颁发的脊柱Fellow临床培训证书。年取得国家公派赴美留学资格,并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书面Offer;年通过北京市卫生局骨科高级职称评审,取得骨科高级职称资格;年单位公派赴德国柏林UKB医院留学,研修脊柱外科与脊髓损伤;现担任北京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以第一申请人及第一专利权人获国家专利1项(系发明专利)。以课题负责人身份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首都医学发展基金各一项),以课题负责人身份承担局级科研课题3项。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参译专著10余部,副主译专著1部(30余万字)。掌握国际上治疗脊柱脊髓疾病的先进理念与技术。擅长:脊柱微创、脊柱脊髓损伤外科治疗与康复、骨折疏松椎体骨折微创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脑瘫外科治疗、脊柱裂手术治疗与康复等。
姜树东
骨科副主任医师,十余年脊柱外科工作经验,治疗领域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腰背痛,颈椎腰椎间盘源性疾病,脊柱骨折脱位,脊髓损伤康复及并发症处理,骨质疏松骨折的微创及保守治疗,脑瘫肢体矫形等疾患。年取得首都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同时获得一项脊髓损伤实验仪器国家发明专利。为了进一步研究脊髓损伤新技术,年至年期间前往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ofBritishColumbia)脊髓损伤中心博士后学习,研究方向是脊柱脊髓损伤,同时参加并通过了加拿大职业医师资格评估考试(MedcialCouncilofCanadaEvaluationExam)(相当国内职业医师资格考试)。国外的学习经历,极大提高了科研能力,丰富了临床经验。已出版有关脊柱脊髓疾患论著四部,论文十余篇。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