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江岩
重症急性胰腺炎作为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急腹症,其临床特点主要为并发症发生率高、发病突然、病情发展变化快、预后不理想等,具有较高的临床病死率。临床中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时,首先应通过合理的对策来对病情恶化进行控制,积极开展重症监护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治疗。非手术治疗方案是现阶段临床治疗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常用方法,治疗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会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现做如下分析。一般资料
本文所选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均为我院年5月~年5月所收治。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满足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标准。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药物过敏患者;肝肾功能障碍患者。通过随机原则将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女各28例、22例;其病程为7~63小时,平均为(9.2±1.7)小时;其年龄为25~77岁,平均年龄为(49.1±3.5)岁。实验组中,男女各27例、23例;其病程为5~61小时,平均为(9.6±1.4)小时;其年龄为27~78岁,平均年龄为(49.6±3.2)岁。两组的各项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方法
入院后全部例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包括持续胃肠减压、禁食禁饮、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治疗等,同时进行血液净化。对照组仅选择生长抑素治疗:持续静脉滴注,给药剂量为μg/h,治疗时间为1~2周。实验组选择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在ml浓度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内加入10万IU乌司他丁,持续静脉滴注,每天2次;持续治疗3天后,将乌司他丁的给药剂量调整为5万IU,加入到ml浓度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内,持续静脉滴注,每天2次;生长抑素的治疗同对照组一样;治疗时间为1~2周。临床观察指标
①评估临床疗效:治疗后5天,患者腹胀、腹痛消失,无恶心呕吐、上腹部压痛等,实验室相关指标均恢复到正常值则表示效果良好;治疗后7天,患者腹胀、腹痛消失,无恶心呕吐、上腹部压痛等,实验室相关指标均恢复到正常值则表示显效;治疗后12天,患者腹胀、腹痛消失,无恶心呕吐、上腹部压痛等,实验室相关指标均恢复到正常值则表示有效;治疗后12天,体征、症状无变化或者加重则表示无效。
②观察记录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减压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③对患者治疗后12天的淀粉酶(AMS)、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等血清指标进行检测。
④统计记录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
结果
观察比较临床疗效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2.0%(31/50),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4.0%(42/50),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观察比较腹痛缓解、胃肠减压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在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减压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实验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观察比较血清相关指标实验组治疗后的各项血清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观察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在ARF、ARDS以及休克发生率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胰酶异常活化和分泌所导致的胰腺自身消化是引起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关键环节。内科方法则是现阶段临床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方案。生长抑素能对胰液和胰酶分泌进行抑制,而且还能对胰酶合成进行阻碍,抑制胰腺内病理性分泌,对胰腺细胞内的实质性细胞膜进行保护。
乌司他丁作为一种蛋白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胰酶活性,如胰蛋白酶等,进而来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情进展进行缓解。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更高,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减压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更短;结果显示联合应用乌司他丁与生长抑素,能对胰酶释放与激活进行抑制,同时能对胰腺内消化过程进行阻碍,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此外,实验组治疗后的各项血清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显示联合应用乌司他丁与生长抑素能显著改善血清指标;乌司他丁能让溶酶体功能保持稳定,让氧自由基和内毒素吸收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ARF、ARDS与休克发生率更低;结果表明联合应用乌司他丁与生长抑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总之,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中能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来源:《首都食品与医药》杂志
·下半月07·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