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孕囊
孕囊是超声首先观察到的妊娠标志。正常极早期的孕囊表现为:在宫腔内见到一极小的无回声区,常位于宫腔中上部,周边为一完整且厚度均匀的强回声环,厚度不低于2mm,有人将此称为蜕膜内征,在极早期诊断中较有价值。随着孕周的增大,囊壁回声高于子宫肌层,这一强回声壁正是由增厚的子宫蜕膜组成的,随着孕囊对子宫的压迫越来越明显,形成特征性的双绒毛环征或双环征。这一征象在孕囊平均内径≥10mm时能恒定显示。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孕囊内未见卵黄囊或胚胎时,须与假孕囊相区别。假孕囊轮廓不规则或不清楚,囊壁回声无明显增强,厚度也不均匀,形状不定,无双环征,内无胚芽和卵黄囊,有时可见少许点状强回声,不随孕周增大而增大。
2.卵黄囊
卵黄囊是孕囊内超声能发现的第一个解剖结构。正常妊娠时,卵黄囊呈球形或环形,囊壁呈细线状的高回声,中央无回声,透声极好,在妊娠5~10周中,其体积逐渐增大,最大不超过6mm,妊娠5~6周时阴超可以显示,约10周时开始消失,12周后完全消失。卵黄囊大小为3~8mm,在7周时尺寸最大,平均为5mm。如果超声显示卵黄囊过大(10mm)或过小(3mm)或不显示,则提示妊娠后果不良。
3.胚芽及心管搏动
一般来说,在超声图上胚芽长为4~5mm时,能检出原始心管搏动,相应孕周为6~6.5周,相应孕囊大小为13~18mm。经阴道超声胚芽长5mm或者经腹部超声胚芽长9mm而未能观察到胎心搏动时,应考虑胚胎停止发育。
在妊娠7~8周时,上、下肢肢芽长出,超声显示为一棒状结构,伴随手和足的早期发育,8周时胚胎则初具人形。到第9周时,四肢显示更为明显,躯干开始增长和变直,同时可出现明显的生理性中肠疝。这是由于肠的生长速度比胚体的生长速度快,而此时腹腔容积相对较小,加上肝脏和中肾的增大,迫使肠襻进入脐带内(脐腔),在脐带根部形成一细小包场,便形成了胚胎性的生理性中肠疝。通常直径不超过7mm,若超过则有可能为真正的脐膨出,应追踪观察。第11~12周时,由于腹腔增大,肝脏的增长速度减慢,中肾开始萎缩,肠襻开始退回至腹腔,此时不应再有生理性中肠疝。
4.羊膜囊
早期羊膜囊囊壁菲薄,超声不易显示。若加大增益或者经阴道探头检查,则可以在7周后清楚显示薄层的羊膜,在绒毛膜腔内形成一个囊状结构,此为羊膜囊,胚胎于羊膜囊内显示。当头臀径达到至少7mm时,常可探及显示带状羊膜及羊膜囊的回声,当声束与羊膜垂直时更易探及羊膜的回声。一般在怀孕12~16周时羊膜与绒毛膜逐渐完全融合,绒毛膜腔则消失,羊膜不易再被探及。
5.颈项透明层
颈部透明层(NT)是指胎儿颈后皮下的无回声带,位于颈后高回声皮肤带与深部软组织高回声带之间。这是所有胎儿均可出现的一种超声特殊征象。早孕期发现NT值的增厚与唐氏综合征的危险性增高有关。部分增厚的NT将逐渐发展成为水囊瘤,部分胎儿伴有水肿。绝大部分胎儿仅有NT的增厚,不会出现明显的水肿。
NT的测量现已广泛用孕期筛查胎儿染色体的异常,尤其是唐氏综合征。据统计,利用NT及孕妇年龄可筛查75%左右的唐氏综合征胎儿。
(1)NT最佳筛查时间11~13+6周,胎儿头臀长(CRL)在45~84mm范围内。
(2)NT测量方法:取得胎儿正中矢状切面图,并在胎儿自然伸位(不后仰也不前屈)时测量NT。将图像放大到仅可显示胎儿头部及上胸,在NT的最宽处测量垂直于皮肤强回声带的距离,此时要特别注意区分胎儿皮肤与羊膜。
测量时游标内缘要与NT的内缘重合,同时测量多次,并记录最大值或平均值。
当胎儿有颈部脐带或脊膜膨出时,要注意区分。当有颈部脐带时也可测上、下端最宽距离后记录两者的平均值。
(3)NT判断标准:早孕期胎儿NT正常值范围随孕周的增大而增大,在早孕晚期与中孕早期测量NT,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判断。目前临床认为NT值应小于3mm。
何年安,章生龙.产前筛查、产前诊断与遗传咨询[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91-9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