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传统理念(一个假说)
1、传统概念与假说:传统观念一直认为头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见症状,病人因为颈部的伸展或旋转而改变体位诱发眩晕症状。前庭神经核缺血性病变引起的眩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即消失,发病时病人可有轻度失神及运动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或斜向一方。
2、传统病因病理与假说:传统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是颈椎退行性变,如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钩椎关节失稳、钩椎骨质增生等原因,直接累及椎动脉使颈段椎动脉血流受阻,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而产生头晕。传统认为颈椎段动脉病变有两大类,其一血管退行性变及硬化,血管内腔变窄血流受阻;其二颈椎的退变,使颈椎间隙变窄,颈段椎动脉相对过长,出现曲折和弯曲、致使血流受阻。
3、传统诊断与假说:颈椎X线、CT和MRI检查发现颈椎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狭小、椎节不稳、颈椎间盘突出等;可疑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征象是,颈椎体两侧-后外侧缘椎体钩状突骨质增生,唇样骨质增生向两侧的横突孔突出,严重钩状突骨质增生向外突出可能压迫横突孔内椎动脉,椎动脉受压狭窄血流减少,后循环小脑与脑干供血不足、中脑、脑桥和延髓缺血,引起前庭神经核缺血发生头晕等一系列症状。
为了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让病人拍摄颈椎正侧位片(颈椎两位片),又增加到双斜位片(颈椎四位片),过伸过屈位片(颈椎六位片),乃至于张口位片(颈椎七位片);都是在显示颈椎骨骼与椎间盘,试图通过颈椎骨质增生和椎间盘变性间接判断椎动脉受压,可是从来没有把颈椎骨骼与椎动脉同步显示,近年的椎动脉成像中,也没有看到过椎动脉V2段局限性推压狭窄病变。
4、一个未得到证实的假说,“椎动脉颈椎病”一直缺乏椎动脉造影所能见到椎动脉V2段受压狭窄与椎动脉扭曲现象。无论“椎动脉型颈椎病”传统的概念、还是传统的病因与病理、还有传统的诊断,均未有得到椎动脉血管成像的证实。“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个从来未得到证实的医学假说。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现代理念
1、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有脊髓压迫功能受损,颈椎MRI证实椎间盘脱出或椎体骨质增生脊髓受压二确诊。周围型颈椎病,临床有脊神经根受压症状,颈椎MRI或CT证实椎间盘脱出或椎体骨质增生神经根受压可以确诊。
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具有头晕、坐立和行走时头晕加重,有轻度失神及运动失调,行走不稳或斜向一方等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但依靠什么影像学方法证实?应该依靠椎动脉的血管成像来证实。但是大量临床工作和影像学证实的有多少?有多少个神经科医生或骨科医生证实过颈段椎动脉受压狭窄的病例?毫不夸张地说,国内外均缺乏得到椎动脉成像证实的病例。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个临床假说,一个流行了几十年、乃至近百年的假说,自从这个假说提出,没有人得到过证实。国内外临床医生一直在这个假说中诊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可想而知。
更多精彩内容: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介入治疗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治疗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一)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二)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一)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二)
脑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脑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介入治疗—颈内动脉盗血综合征
脑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大脑矛盾性栓塞的诊断与介入治疗(一)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大脑矛盾性栓塞的诊断与介入治疗(二)
脑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介入治疗—脊髓动静脉畸形与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
脑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介入治疗—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一)
脑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介入治疗—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二)
介入小科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