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说:
6岁的小明马上就要上小学一年级了,看着聪明可爱的孩子,小明的父母却有点高兴不起来。原来,小明晚上睡觉一直有尿床的毛病,“夜里最少尿一次,多则两三次,我们全家都被折腾得神经衰弱了,而且孩子晚上睡眠不好,身高和体重都明显滞后了。”小明的妈妈为此苦恼极了。
记者日前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了解到,自从该中心开设了小儿遗尿门诊,像小明这样的孩子就络绎不绝。“事实上,遗尿症在我国的发病率不低,5岁以上的孩子里大概有16%的发病率。”该门诊的负责人、小儿肾内科主任李颖杰告诉记者。以前,很多家长遇到孩子尿床的问题都不知该到哪里就诊,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这其实是一种疾病,需要医疗手段介入治疗,不少孩子的病情被耽误了,有些人的遗尿问题甚至一直持续到成年。
文/记者黎蘅通讯员易灵敏、周密
医学指导/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小儿肾内科主任李颖杰、小儿中医科主任李蔷华
数字速读●人们常说的‘尿床’在医学上称作儿童夜遗尿,年《中国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疾病管理专家共识》对此的定义是:年龄≥5岁的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
●儿童夜遗尿的患病率非常高,我国约16%的5岁儿童和10%的7岁儿童患有夜遗尿。这当中,约有15%的患儿能自己恢复,但也有2%~3%左右的患儿会一直持续到成年。
导医TIPS
广东地区开设了小儿夜医院: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医院)
5岁还尿床是病得治对于两岁以下的小宝宝来说,尿床是种正常现象,因为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可孩子如果到了两三岁,甚至五岁了还尿床,那父母就应该重视了。
广州市妇儿中心肾内科主任李颖杰介绍说:“人们常说的‘尿床’在医学上称作儿童夜遗尿,在临床上是指5周岁以上孩子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的排尿。”而年《中国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疾病管理专家共识》对此有更详尽的定义:年龄≥5岁的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
“事实上,孩子5岁以后神经系统的发育就基本完善了,这时如果还不能控制排尿,那就有可能是病理性的,需要治疗。”李颖杰指出,其实孩子一般到了两三岁就应该能控制排尿,这时家长就应该留意孩子这方面的问题,如果发现不对劲,医院看看,排除一下疾病方面的原因。
据统计,儿童夜遗尿的患病率非常高,我国约16%的5岁儿童和10%的7岁儿童患有夜遗尿。这当中,约有15%的患儿能自己恢复,但也有2%~3%左右的患儿会一直持续到成年。
夜夜尿床或因大脑觉醒功能障碍以往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孩子的夜遗尿问题被很多家庭所忽视。“有些父母认为等孩子再长大一点自然就会好,也有些人盲目迷信食疗,以为单纯通过饮食上的调理就能治好孩子的遗尿症。”正因如此,很多中国孩子的夜遗尿问题被耽误了。与此同时,夜遗尿带来的危害也经常被低估。
“长期夜遗尿带来的危害巨大,可严重影响患儿自尊心与自信心,是儿童第三大创伤性事件,常常给患儿及家庭带来较大的疾病负担和心理压力。”李颖杰介绍说,夜遗尿不仅影响夜间睡眠,还会使孩子自卑,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焦躁、多动孤僻等心理上的异常。
对于孩子尿床,有部分家长认为是因为孩子“太懒、贪睡,宁愿尿床也不起来尿尿”,有些人甚至用打骂和体罚来对待孩子的尿床问题。
“家长的这些看法其实都错怪孩子了。”李颖杰分析说,孩子夜遗尿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因素,大多数情况下与这几个病因有关:
中枢睡眠觉醒功能与膀胱联系的障碍——大部分患儿夜间睡眠过深,难以唤醒。这种觉醒反应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完善的,遗尿症是这种发育过程的延迟或障碍所致。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膀胱充盈了之后,膀胱受到刺激就会给大脑发送信号,大脑就会知会人体觉醒过来去排尿,但有夜遗尿问题的孩子往往就是这个连接发生了障碍,所以即使尿急了也没有醒过来。
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研究证明,遗尿症患儿大部分(约70%)存在着夜间抗利尿素分泌不足,导致夜尿增多。也有人认为遗尿症患儿抗利尿素并不缺乏,而可能是抗利尿素受体水平不足或信号传导途径的障碍。
遗传——大部分遗尿症患者有家族史。据研究,父母双亲有遗尿史者。子代发生率为77%。
膀胱功能性容量减少-——主要指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逼尿肌不稳定和尿道梗阻致逼尿肌过度收缩。相当一部分患儿功能性膀胱容量较正常儿童减少。
对症治疗大部分孩子能痊愈“所以我们建议有夜遗尿问题的孩子,不能光靠食疗或者生活上的训练来解决问题,医院的专科检查一下遗尿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尤其还要排除遗尿背后有没有其他器质性的病变。”据了解,某些导致尿量增多的全身性疾病或发育畸形也可引起遗尿,如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管疾病、糖尿病、泌尿系感染、输尿管异位开口、膀胱阴道痿、脊髓脊膜膨出症等。
找对了原因,夜遗尿能治好吗?
“当然可以。”李颖杰回答说。目前针对不同病因引起的夜遗尿,可以采取多种治疗手段。
例如对于抗利尿素分泌不足的患儿,可以使用去氨加压素进行药物治疗。
对于觉醒功能障碍的患儿,可以使用遗尿报警器,这个报警器有自动识别并能,在膀胱已满的时候发出信号,通过发出警报声让孩子从睡梦中醒来,“这种报警器有两种,床上用的和夹在孩子内裤上的,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能够帮助夜遗尿的孩子重新建立起条件反射。”
而对于膀胱容量减少的孩子,可以通过膀胱训练进行治疗,白天鼓励孩子多喝水,有意识的多存尿,有尿意的时候先别拉,学会憋尿,并且在排尿中途停止,然后再排尿。“一般来说,当每次尿量达到毫升以上,患儿的膀胱就具备了一定的贮存尿液的功能了。”
“从我们目前的临床经验来看,大部分患儿经过三个月到半年的治疗后,遗尿的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李颖杰说。
治疗孩子的夜遗尿还十分讲究饮食上的忌口,傍晚后尽量不进食西瓜、哈密瓜、甘蔗等水果,不进食糖水、饮料,否则易引病情反复。
尿床的孩子对寒凉食物要忌口值得注意的是,治疗孩子的夜遗尿还十分讲究饮食上的忌口。“我们发现一些孩子在治疗期间如果吃了寒凉的食物,例如冷饮等,病情就会反复,所以我们很鼓励夜遗尿的孩子在明确病因后,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和饮食调理,共同对付夜遗尿的问题。”
对此,市妇儿中心小儿中医科主任李蔷华提醒,夜遗尿患儿在平时的饮食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平素少进食多盐、多糖和生冷食物:因为多盐多糖皆可引起多饮多尿,生冷食物可削弱脾胃功能,对肾无益。
2.不要进食由玉米、紫菜、生薏苡仁、青菜、菜干、绿豆、赤小豆、海带等材料煮的汤水,此类食物性多寒凉,可引起多尿。而且,喝汤尽量安排在午饭时,晚餐尽量不喝汤。
3.傍晚后尽量不进食西瓜、哈密瓜、甘蔗等水果,不进食糖水、饮料,此类食物可引起多尿,食用可加重遗尿现象。
4.平素少进食芥菜、苦瓜、西洋菜、香菜等蔬菜。此类食物多寒凉,对遗尿患儿无益。
5.宜食温补固涩食物,如糯米、芡实、山药、莲子、韭菜、黑芝麻、桂圆、鱼鳔、猪腰、牛腰、龙虱等。
李蔷华主任还推荐了几个常用的食疗方法供患儿家长参考:
太子参山药粥:太子参8克,山药15克、粳米克。将太子参、山药用适量水浸泡半小时,加入粳米,用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煲40分钟左右,调味进食。具有补益脾肺功效。
芡实莲子粥:芡实、莲子各15克,粳米克。将芡实、莲子浸泡1小时,加入粳米,用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煲1小时左右熬至粥成。宜常食。有益气健脾作用。
龙虱瘦肉汤:龙虱5只,瘦肉克。将龙虱用开水拖过,加入瘦肉及适量水,用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煮1小时左右,调味。喝汤,吃龙虱。具有补肾健脾、缩小便的作用。
海参核桃仁猪脊骨汤:海参20克、核桃仁15克、山药10克、猪脊骨克。海参用水浸发好,洗净,去内脏;猪脊骨洗净,用开水拖过;核桃仁、山药、猪脊骨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60分钟,放入海参再煮40分钟,调味食用。具有补益脾肾、摄小便的作用。
图
视觉中国阅读更多育儿健康相关文章两岁孩子“长胖”竟是肾病症状
眼肿尿少都可疑
7元眼药水外用能治宝宝血管瘤
别把保婴丹、猴枣散当成“看家药”
当心!这些喂养习惯令宝宝脾虚
你确定,你真的会带娃看病?四招助诊断更准确
用iPad做早教教具必须知道这五条“铁律”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