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凤凰周刊智库”→点右上角“...”→设为星标★
原文刊载于《凤凰周刊》期
记者:钟坚编辑:崔世海
“一眼看到她,就喜欢上了。”刚拿到中介提供的中国等待领养的儿童名单那刻,史蒂芬夫妇被一个可爱的11岁女孩吸引。
这个现在名叫佩内洛普的女孩,生长在中国北部一座私立福利院,是一个患有唇腭裂的弃孤,长大后做了修复手术。
在这对美国夫妇眼里,佩内洛普很漂亮。据说福利院的监护人也最喜欢她,经常带她一起去市场买菜。每天,佩内洛普喜欢骑着自行车去上学,她很聪明,学习很努力,和每个人都相处得很好。
填了小山堆般的申请文件,又经过身体检查、录指纹、电话面试、网络培训、家庭研究拜访后,收养中介所的协调人员将史蒂芬夫妇所有的文件和意向书发往中国。
半年多后,史蒂芬夫妇又打算收养另外一个漂亮的男婴林肯,连史蒂芬夫妇家的保姆看了,都说“非常喜欢这个快乐的小东西”。林肯只有16个月大,患有先天性脑病,被安置在中国东部港口城市的一家大型孤儿院。
经历近2年苦苦等盼,年8月,史蒂芬夫妇办妥全部手续,前往中国收养他们2岁的中国儿子和12岁的中国女儿,对这个美国中产家庭来说,这是毕生难忘的一次旅行。
年1月,美国人Suzanne和丈夫来到中国,先后收养了三个女孩儿婉婷、可心和诗雨。不幸的是,三个女儿都患有脊膜膨出,小女儿除了脊膜膨出还有下肢畸形。为照顾这些孩子,Suzanne放弃工作,全职在家。
离开中国时,史蒂芬的妻子有些困惑,她对养女生父母为什么要抛弃她一无所知。她甚至有些内疚,“我带走了另一半球一位素昧蒙面母亲的孩子,但我无法想象没有女儿的日子”。
史蒂芬夫妇领养这对中国残疾弃孤的当年,这个昔日全球最大的弃孤送养大国,刚刚创下涉外弃孤送养人数的新低,健康弃孤数更是几近冰点。根据民政部当年下半年公布的有关“涉外收养”情况的通报,近年来,涉外收养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年被外国人收养的中国儿童数量为人,仅占被收养儿童总数的12.4%,逾八成弃孤被国内收养。
越来越多的外国收养家庭被拒之国门外,健康的中国弃孤更是一孩难求。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是内地唯一负责涉外收养事务的机构,该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凤凰周刊》记者,那些想收养健康孤儿的外国家庭,现在的资格审查和匹配才轮候到年。这意味着,如果不是收养像佩内洛普和林肯那样的残疾孤儿,一个外国家庭至少要排队十年,才可能有微渺希望匹配到合适的中国收养儿童。当然,或许到那时候,他们依然一无所有。“我不能保证。”
“先国内后国外”回美国后,为了刚收养的中国儿子林肯的健康,史蒂芬夫妇带他前医院做脑部手术。医院里,夫妇俩待了两个星期,给养子做两项手术,这些手术能更好地让他的血液流到大脑。
令史蒂芬夫妇很感恩的是,女儿佩内洛普的唇腭裂手术非常完美,如今她的脸上几乎看不到什么痕迹。
现在,史蒂芬夫妇一家在美国幸福地生活着。能收养到一对轻残的中国弃孤,的确是一件庆幸的事情。至少现在的情况是这样:在一份等待领养的孩童名单中,几乎每一个都不是完全健康的。大约从十年前开始,内地福利院的弃孤人数就大为减少,留下的健康弃孤更是寥寥无几。
合肥市儿童福利院是安徽省民政系统的典范,硬件和软件基础建设都比较完备。上世纪90年代末,合肥市儿童福利院还人满为患,而且其中很多是健康弃婴。年的1月,当《凤凰周刊》记者以收养人的口吻,前去询问弃孤收养情况时,被合肥市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一口拒绝。对方回答说,现在院里收养的都是脑瘫和唐氏综合症的孩子,“全都不适合收养。”
曾在电白县社会福利院工作过的黄先生告诉记者,老外家庭也不是来者不拒,他们大多更愿意收养健康婴儿,即使是有身体缺陷,也希望是轻残能治愈的。他们收养残疾儿童前会预先咨询医生,收养后则立即给予治疗。一般最不能接受的,是那些有先天精神疾患或重度残疾的弃孤。
位于广东茂名的电白县社会福利院在内地小有名气。福利院过去收养弃孤,多时有四五十人,其中还有不少健康弃孤,可现在,收养到健康孩子的概率极低。“可能十个中有一个健康的都很难。”黄先生离职前,记得福利院里的孩子,“都是一些先天残疾的,唇腭裂、手脚内翻、先天性心脏病等。”
即便是经济落后的中部省份,也是如此。“现在入院的基本都是综合性残疾,整个湖南省都没有健康的弃婴。”湖南省一家社会福利院的负责人建议记者去别的省去找一下,因为能送的都已经送养了,“留在福利院的基本不适合送养。”
杭州市民政局辖下有八家福利机构,每家福利院加上民政局,平均每天总能接到两三个咨询领养小孩信息的电话,基本都是省内想要收养儿童的家庭,而对方咨询后往往失望而归。杭州一家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解释,如萧山区、余杭区等地的社会福利院,已有七年没有收到过健康的弃孤,“以前健康的女婴被遗弃也是有的,好像在年初开始,情况慢慢发生变化了。”
“人们的观念转变后,女婴变得很宝贝了。”这位福利院工作人员如此总结说。目前,福利院里收养的弃婴基本都是残疾的儿童,所以涉外送养也都是这些残疾的孩子。“(残疾)这种情况多属于有的外来务工者产检没去做,生出残疾的婴儿后扔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如果有健康的弃婴,没等到福利院收养,马上就有国内家庭抢着要。”
与浙江毗邻的安徽、江苏,曾并列沿海两大涉外送养省份。安徽弃孤收养的高峰也出现在年左右,从这以后,可收养人数逐渐减少,如今安徽福利院收养的弃孤98%都是残疾孩子。
年4月,青岛某福利院,前来办理收养手续的两个美国家庭。
合肥市儿童福利院一位女士称,安徽省对待弃孤收养秉承的是“先国内后国外”精神。“健康的先国内收养,再面向国外,因为国内收养的需求一直很大。”她说,“福利院里面或许也有健康弃孤,但不会报涉外了。你想一想看,国内收养很便捷,为什么要绕一大圈报涉外收养呢?没有必要!”
外国人领养内地儿童的流程一般是:先在本国向政府提出申请,然后由涉外收养组织帮助他们到中国儿童福利与收养中心递交申请材料;收养中心收到相关家庭的资料后,进行审核,并安排配对;配对成功后再通过外国中介机构通知家庭前往中国,到福利院领孩子;最后由所在地民政部门协助他们办理收养登记、公证,以及办理护照和签证回国。
涉外收养最为火爆的时期,从递交申请材料到办证领人,短则半年,长的1年多。但也有例外,对于急需治疗的特需儿童,涉外收养审批时间会大为缩短。而现在,涉外收养的人数一年比一年少,年美国收养内地弃孤还有人,年内地全球涉外送养人数却只有人,不足鼎盛时期的五分之一,涉外送养儿童萎缩可见一斑。
“想等一个健康的孩子,时间不好说,大部分外国家庭考虑收养特需的儿童。”中国儿童福利与收养中心的一位女士估算,涉外收养如执意想等待领养健康的儿童,这个时间以前只要8个月,如今却是10年左右,“现在连国内的需要都满足不了。”
曾经的“送养大国”现在看来,早年来中国领养弃孤的爱心父母都是幸运儿。
凯瑞是英国伦敦自然史博物馆一名设计师,她不记得是哪一天,在什么地方看到了关于中国女婴被遗弃的报道,但她清楚地记得从那以后,这些孩子一直在她脑子里,有时早晨醒来,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们。她在想是谁在照顾他们,他们生病是否会得到及时的治疗等等。凯瑞已经有一个三岁的孩子维多利亚,但她迫切地想收养一个中国弃婴。
直到梦想照进现实。年初,凯瑞收养了一个来自湖南长宁福利院的女婴艾米?李。艾米的中文名字叫宁富兰,出生后一天就被遗弃。尽管中国女儿的肤色、相貌与自己的女儿不同,善良纯洁的凯瑞仍视同己出。有两个女儿,她觉得自己是人生赢家,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母亲。
47岁的伊丽莎白?史密斯算是收养父母中的特例,她是英国航空公司计算机工程师,也是一名单身女性,现在也有两个女儿相伴——可爱的欣如?史密斯和清清?史密斯。
姐姐欣如出生于年2月,一岁时被安徽合肥的孤儿院收养。欣如上学后在班上轻轻松松地就成为第一名,尤其是她的朗诵,流利程度超过同龄人。史密斯觉得很骄傲和幸运,能有这么聪明的一个女儿。后来她又费尽周折地从湖北黄冈福利院收养了欣如的妹妹清清,清清小欣如两岁,她出生一两天后就被遗弃。
年5月11日,南方一家酒店,来自美国的丹尼斯·里德抱着她刚收养的女儿佐伊。翌日,他们将返回美国。
在动收养念头之初,史密斯战战兢兢地打电话给英国海外收养机构咨询,她特地强调:“我已经四十了。”没想到,对方笑着说没问题。她又说:“我是单身。”对方还是笑着说这也没问题。史密斯有点不太相信,于是再追问了一句。对方非常肯定地回答她说,“你的情况符合从中国收养,放心吧!”
放下电话,她如释重负,“上帝,我行,还等什么呢!”收养欣如和清清后,史密斯每天看到两个孩子的笑脸,感到异常满足和充实,从此她不再为丈夫和婚姻而烦恼。在欧美国家,有着大量像史密斯这样的单身青年,他们崇尚个性和自由自在的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单身人士也希望有个陪伴和亲近的人,收养便成为一种寄托情感的方式。
以史密斯的年纪,她在英国境内只能收养十几岁的大孩子,但她觉得自己没有能力面对一个已经有自己世界观的孩子。选择收养中国孩子对她来说,是最合适的决定。一来没有几个国家接受单身母亲收养;二来所有从中国收养的孩子都保证绝对是孤儿,“不像泰国、南非等国家,孩子可能是有人从母亲那里花钱买的。我可不想通过那些代理机构,花钱买一个从母亲怀里抢来的孩子。”
史密斯收养两个健康的女儿的时候,正值本世纪初中国涉外送养的高峰期。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就向涉外收养敞开了大门。年《中国收养法》开始实施,随后民政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实施办法》,此后还多次修订。
不仅英国,越来越多的外国家庭都选择到内地收养孩子,美国首当其冲,其次是加拿大、荷兰和西班牙。据美国政府收养管理机构的统计数据,年美国人共收养来自其他国家的孤儿名,其中名来自中国内地,占总数的26%。从年至年,全美收养内地弃孤超过8万人,中国超过韩国、俄罗斯,成为美国弃孤的最大送养国。
内地涉外送养最高峰出现在年,当年送美弃孤达到名,数字接近全国1.5万余例涉外收养的近一半。全美收养弃孤中,每3个孤儿就有1个来自中国。美国学者Pertman在一本收养百科全书中写道,“今天在美国,越来越难以找到一个没有中国小女孩的操场,她们被白人母亲或夫妻看护着。”在美国的一些地方,每所学校、年级和教室都有国际收养儿童。
在一家中资机构的调查中,几乎所有被调查的收养父母都认为,中国的收养法律、法规明显比其他国家更合理、更适合他们。中国收养程序简单,办事效率高,他们在中国不必等待很长时间。来到中国,一般只需呆2至10天即可完成全部手续。
在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资料库,收养父母很容易就能和孤儿比对匹配上,收养到一个健康、可爱、漂亮的弃孤。实际上,每个家庭远涉重洋到中国收养儿童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把养子女当成自己的生命的一份子了。
凯瑞不敢想象,如果有一天她的两个可爱女儿离开她去找亲生父母会怎样,“上帝啊,我会多么的悲伤和难过。”
被遗弃的孤儿遗弃行为本身在内地并不合法,但正是不合法的遗弃行为使福利院有很多孤儿可供国际收养。中国弃孤收养,于是成为海内外社科学者们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