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加环素是米诺环素的结构衍生物,与四环素具有相同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被FDA批准用于复杂皮肤感染和由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及厌氧微生物引起的复杂腹腔感染。近期,来自浙江大医院肾脏病研究中心的林锦雯医生在BMCInfectiousDiseases杂志上报道了肾移植后替加环素诱发的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一例,并回顾了相关文献。
病史回顾患者是一名48岁女性,因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终末期肾病而接受了肾移植,肾脏移7天后血清肌酐水平恢复正常。
移植后第4天,由于器官保存液和引流液中培养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予以替考拉宁、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依替米星治疗。由于其存在持续腹部感染,给予替加环素首剂mg静脉给药,次日开始50mg/12h给药。
移植后第20天,患者出现移植肾区疼痛,血压降至88/61mmHg,超声显示移植物周围有两处巨大血肿,紧急行移植肾探查、肾血肿清除和输尿管再植后患者肾区疼痛缓解。根据患者腹膜引流、血液和尿液培养结果,继续予以替加环素治疗。
至用药第15天,患者出现发烧、恶心、呕吐并伴有上腹痛,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增多、脂肪酶升高至U/L,血清淀粉酶U/L,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在正常范围。CT扫描提示AP,CT示无明显坏死(未增强),腹部超声检查无胆管扩张。
因疑为药物性AP,用药第16天停用替加环素,不久后患者症状好转,血淀粉酶和脂肪酶一周内恢复至基线水平。停药第14天,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低脂饮食3周后出院,1月后复查CT无明显异常。
肾移植后的免疫抑制方案使用推荐剂量的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和泼尼松三联疗法,用药6个月无明显不适。
病例讨论移植感染是移植科医生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最近一项来自中国的研究数据显示,19.4%的供体血培养显示存在血流感染,与文献报道一致。替加环素是一类广谱抗菌药物,通过与30S核糖体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亲和力比四环素高5倍,研究证实其对许多常见细菌具有高水平的抗菌活性。
替加环素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恶心、呕吐和腹泻。四环素可引起胰腺炎,但最初替加环素被批准使用时,AP未被列为标签中的不良反应。替加环素被批准用于治疗复杂腹腔感染,但当出现感染并发症时,区别其与药物引起的AP显得尤为重要。
胆道疾病(40%)和酒精暴露(35%)是AP的常见原因。药物诱导的AP总发生率为0.1%-2%,主要包括四环素、异烟肼、大环内酯类、甲硝唑、异丙酚和ACEI等。其具体的损伤机制仍不清楚。
目前,药物性AP尚无明确诊断标准,通常基于以下几点进行诊断:(1)AP在用药期间发生(2)排除其它所有常见原因(3)停药后AP症状消失(4)再次使用疑似药物后症状复发。根据上述标准,本文共收集到10篇相关文献,涉及12个病例。
研究发现,四环素诱导的AP与患者潜在的肝脏疾病密切相关。而纳入综述的12名患者,若无肝病史,替加环素诱导的AP比四环素发病更快,而停用替加环素后,症状缓解更快。12名患者替加环素给药均符合规范,表明AP发生与药物剂量无关。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增加程度与AP严重程度无关,且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正常化的最终时间与其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替加环素诱导的AP较为罕见,临床医生在使用时应密切监测,必要时定期拍摄腹部CT。如果症状性腹痛在治疗期间表明是AP,应密切监测其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而替加环素是否会增加使用免疫抑制患者胰腺炎发病风险仍需更多研究支持。
编辑
肺克不克肺
题图
shutterstock投稿
yuxiaoying
dxy.cn静默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