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便秘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燥坚硬、排便频率减少和排便困难。
一、主要原因
1、饮食与生活习惯不当
这是婴幼儿便秘的常见原因。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质,缺少碳水化合物,使大便容易干硬;人工喂养儿易发生便秘,牛奶中酪蛋白与钙质比人乳多。缺少残渣的饮食,是年长儿便秘的原因之一。年长儿生活不规律,缺乏按时排便的习惯,未建立良好的排便条件反射,也可数日不排便。
2、先天性巨结肠
又称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也是婴幼儿顽固性便秘的常见原因,该病在胃肠道先天性畸形中发病率属第二位,由于直肠及乙状结肠肠壁缺乏神经节细胞,从而不能很好的舒张以致出现排便困难。本病一旦诊断明确,应采用手术治疗!
3、慢性习惯性便秘
系结肠蠕动失调所致的一种心理性、功能性便秘,又称“特发性巨结肠”。小儿常由于贪玩而抑制了排便,或家长在强调排便时操之过急或采用强制手段,致使小儿排便时紧张,影响排便反射建立。发病多见于2岁以上小儿,一般采用保守疗法大多可获得良好效果。
4、肛门及会阴部器质性疾病
先天性肛门狭窄、直肠会阴瘘及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均可致便秘。此外,患肛裂或其他直肠疾病的病儿,可长期抗拒排便,也是小儿慢性便秘的常见原因。
5、乙状结肠冗长
乙状结肠过长也是小儿慢性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多见于年长儿,以女孩居多,由于乙状结肠长度超过正常,于是大便中的水分被“回收”。得太多导致大便过于干燥,加之粪便在肠道中的停留时间过久,造成便秘。同时该症除慢性便秘外,还伴有间隙性腹痛。治疗以保守疗法为主,少数无效者可采用乙状结肠切除术。
6、内分泌障碍
甲状腺机能减退者,在婴幼儿时期即有食欲不振,喂养困难,腹胀及便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血钙增高,神经肌肉应激性降低,肠蠕动减弱,也可出现便秘。值得注意的是此种便秘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因此治疗原发病是解除便秘的关键。
7、神经系统疾病
大脑发育不全、脑性瘫痪和小头畸形因排便反射中断或受到抑制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便秘。另外,腰骶部脊膜膨出伴严重神经发育缺陷者,也可出现便秘,这是由于直肠及肛管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失调和肌肉麻痹乏力所致。
二、治疗
引起小儿便秘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治疗便秘首先要查明原因及原发疾病。由于饮食或不良习惯引起的便秘,应采用综合治疗,包括调节饮食,训练排便习惯、服缓泻剂或开塞露肛注等。对长期慢性便秘可用灌肠治疗,对需要外科治疗的原发疾病要及时手术。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