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来信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小L你好:
我家女儿已经5岁多了了,还时不时尿床,每次我都忍不住发脾气,教训孩子。
但好像我越生气,孩子就越爱尿床,就像恶性循环一样。
孩子爱尿床这个事情太让我头疼了。你能想象得到,当你晚上睡的正香的时候,突然身下一股暖流,能像触电般全身弹起。
接下来,就不用想好好睡觉了,要给孩子换衣服,换床单,甚至褥子和被子都不能幸免。尿湿的衣物是不能隔夜,就只能全部洗过,半夜起来忙活,第二天还上班,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有时候一着急了就会对着着孩子骂上几句,“你都多大了,还尿床!”、“这么爱尿床,你想累死妈妈啊!”
眼看女儿快到上小学的年龄了,万一“走漏了消息”让孩子遭到小伙伴的耻笑,再带来心理压力,岂不是更糟了?
“难道我还要默默地再买点纸尿裤给他戴上吗?
希望小L能够帮助到我。
一位憔悴的女子
背景新闻因为家里没暖气,毛毛(化名)的手脚都起了冻疮。朋友好心送了一张电热毯给孩子,却没想到因此而铸成悲剧。事发当晚,毛毛因为尿床引起电热毯漏电,当家人撕心医院,医生也表示无力回天了。
其实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地图期”,都会经历尿裤子、尿床。
面对孩子尿床尿裤子的行为,家长应该首先要明白:儿童能够控制大小便的年龄差异较大。
一般来说,1-2岁儿童不能自行控制大小便。
约50%以上2-3岁儿童可自己控制大小便,但对夜尿的控制力仍差。
约80%的4岁儿童可以控制夜尿。
4岁以上绝大多数儿童可以控制大便,5岁以后一般都能控制夜尿。
但这种五岁多了就是不正常的现象,这位母亲迫切的心情还是能够理解的。要是遇到新闻中的情况,后悔都来不及!
医学上,5岁以上的儿童,每周夜间不自主排尿2次及以上,并持续3个月,可诊断为遗尿症。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孩子遗尿症的事:
01
遗尿症分类
遗尿症可分为原发性遗尿症和继发性遗尿症,或单一症状夜间遗尿症和非单一症状夜间遗尿症。
原发性遗尿症是指尿床从婴儿期延续而来,从未有过6个月以上的不尿床期,并且排除先天性疾病、泌尿系感染、神经肌肉疾病等继发性因素,即为原发性遗尿症;
继发性遗尿症是指曾有过6个月以上的不尿床期后出现尿床。二者中,临床上常见的为原发性遗尿症。
单一症状夜间遗尿症是指仅有夜间尿床,日间排尿正常,不伴有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解剖或功能异常;非单一症状夜间遗尿症也称复杂性遗尿症,是指除夜间尿床外,日间伴有下泌尿系统症状(如膀胱激惹症状、尿失禁等),常为继发于泌尿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
02
导致孩子患有遗尿症的原因
1、水喝太多或太疲劳
如果孩子睡前喝了大量的水、或是吃了很多含水量高的食物,或是白天玩得太累了,都可能会发生晚上尿床的情况。
但这种情况只是偶尔发生,家长不用担心。
2、精神心理因素
孩子在面对家庭不合/弟弟妹妹出生/暴力虐待/升学考试等巨大精神压力时,也有可能会尿床。
但这种尿床也是暂时的,等精神情绪稳定后,会逐渐消失。
3、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
正常人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使尿液减少;同时如果尿液比较多,抗利尿激素还可以通过膀胱反射,引起大脑警觉,起床进行排尿。
4、泌尿或神经系统疾病
先天泌尿结构有问题或泌尿系感染等系统疾病也会导致尿床,如男孩的后尿道瓣膜阻塞或膀胱输尿管逆流等问题。
患有癫痫、脑瘫或先天性脊髓脊膜膨出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孩子,不仅夜间尿床,白天也常常出现尿失禁的现象。
5、器质性病变
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管疾病、糖尿病、膀胱阴道萎、脊髓脊膜彭出症等都会导致孩子尿床。
03
家长应该怎么做
1、避免取笑、责备和打骂:
取笑和责备只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反而会使尿床经久不愈。
2、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
生活起居要有规律,白天避免过度兴奋或剧烈活动,晚饭要少吃流质的食物,睡前不要喝水,临睡前要提醒孩子排尿。
3、如厕训练:
孩子2岁左右开始进行如厕训练,循序渐进,慢慢训练孩子上厕所。
4、使用隔尿垫:
在孩子的床单和被褥之间加一层隔尿垫,可以减少父母频繁洗被褥的工作量,也可以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
5、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如果宝宝长期频繁尿床,家医院做专业的检查,找出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如果发现孩子:
1、5岁之后还经常尿床、尿裤子
2、已经连续6个月没有尿床了,又突然开始尿床
3、白天和晚上上厕所的频次突然增多
4、尿量突然变化(无论变多还是表少)
5、尿床已经影响孩子的社交,同伴嘲笑、幼儿园午睡尿床、没法去别人家睡、没法去夏令营等。
有以上任何一条,家长要重视了,要尽早带医院检查,找到病因后针对性治疗,早日康复,还孩子一个健康自信的童年。
↓↓↓点击"阅读原文"
Lucas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