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以上的“胡思乱想”萌芽于多年之前,在手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多年之后。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手术治疗不就是阻断向脊髓表面引流的单支静脉吗?且经历了半个世纪临床实践的检验。不过,与脑AVM不同,瘘在硬脊膜上,不太担心会出血。
在没有认知明晰之前,在没有相对可靠的评估和监测之前,在没有适宜病例可供选择之前,在如今医疗背景制约之下,要移植该手术策略应用于脑AVM,便踟蹰不前了。如今,静脉途径介入治疗特殊类型脑AVM在国内外陆续应用。那么,显微神经外科医生在目前和未来面对该类疾病能走到哪一步?
脊髓AVM与脑AVM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前者多为“小型AVM”,面临的风险不完全一样,显微手术医生更敢于出手。
一年半前(),一位出租车司机突发“颈肩部疼痛不适及右下肢活动不利”就诊。颈部MRI及DSA提示“高位颈髓AVM伴出血”,脊髓前动脉供血,畸形血管呈网状(弥散型)位于颈髓实质内,引流静脉在颈髓背侧,流量不大,属“小型AVM”。无论动脉或静脉途径,介入导管都无法到位,r-刀也很难照射到这个位置,而显微手术似乎成了无奈之举。
欲切除髓内网状畸形血管不可避免会加重神经废损甚或影响呼吸,笔者只能寄望切除背侧引流静脉时不会引起髓内畸形血管出血,没有“隐匿性”动静脉交通以免未来复发。经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后,手术变得简单易行,经过顺利。术后神经症状并未加重,一月左右基本恢复正常,三月后重抄旧业,迄今尚未复发,今后依然随访观察中。
年伊始,故伎重演,详见后篇。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