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
文:雅客先生来源:知否学堂(ID:zhifou)最近,胡歌一条视频又火了。年金鹰节颁奖典礼上,胡歌斩获双料影帝,西装革履,挺拔如松,拿着沉甸甸的奖杯,他忽然说:他最感谢林依晨,当年她说过的两句话,至今难忘。一句是,演戏是一个探索人性的过程。另一句是,用生命演戏。谈及往事,胡歌十分动情,台下的林依晨也忍不住落泪。作为观众,我的心情也很是复杂。有一句话说出来可能没什么立场,但我真的非常、非常为胡歌感到骄傲。——雅客先生那时年少轻狂不经事,几经挫折,跨越生死,卑微到尘埃里终于开出花来。林依晨见证过胡歌人生的至暗时刻,如今又见看他的高楼再起、熠熠生辉,她在台下鼓掌得很用力,她应该也为胡歌感到骄傲和高兴吧。胡歌的人生态度,就像《活着为了讲述》中的一句话:“我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上海弄堂的路都比较窄。”推开乌漆色的大门,家门口立着两棵梧桐树,小小的胡歌拿着玩具枪跟朋友们嬉笑打闹,在长长的巷子里不知疲惫地奔跑大笑。那个年代,很多家庭都奉行挫折教育。胡歌的父母对他很严厉,考80得一顿揍,考00得不到一顿夸。小时候的胡歌,就是个没有自信、有点内向的孩子。“我小时候没有姿色,只有体重。”胡歌自我调侃。为了锻炼他的胆量、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胡歌被父母送去上海最有名的“小荧星”艺术团学习。“每个周末去上课,都是爸爸逼着我去,我一直是处在‘下游的下游’的水平,我一直是躲在最后面,非常被动地在学习。”内向的孩子都一个样,胡歌总是躲在最后一排。
有一次,老师要求以“看望病人”为题进行课堂练习。胡歌眼神躲闪,没躲过,越怕什么越来什么,还是被老师点名了。手足无措地上台,紧张到手心冒汗,说不出话。最终,被判定为“不及格”,成了艺术团里的吊车尾。天性的内敛不容易改变,胡歌学会了将不那么“讨喜”的性格外化成一个外向大方开朗的孩子。他说,“我骨子里的性格,并没有因为剧团的学习经历而改变,只是学会了表演性格,表演开朗,表演阳光,学会了不再让家人担心。”从“小荧星”顺利结业,胆量是锻炼到了一些,还点亮了主持技能。初中开始,胡歌在本地少儿频道担任主持,有些青涩,但青春洋溢。他开始接触广告拍摄,有了属于自己的收入。到了高中的时候,胡歌已经在本地小有名气。胡歌开玩笑道,“长得帅,学习好,又有钱,我那时候可比现在风光。”高考那年,胡歌同时考上了中戏影视导演专业,以及上海戏剧学院表演专业。纠结之后,胡歌选择了上海。原因跟大多数向往独立的年轻人一样,他看重上海的工作机会。
顺利的话,说不定学费和生活费都能自己挣,不用跟家里伸手要钱。
胡歌是个幸运的人,他从未否认这一点,“像是被一股神奇的力量推着走一样。”大二的时候,胡歌签约唐人公司,以演员的身份正式出道,凭借李逍遥这一角色,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这一年,他才23岁。少年有成,一夜爆红,当时的胡歌确实没有经历过其他演员的起落和挣扎,走红没有费太多力气。“肯定是我父母做了太多好事。”他将自己的走红归功于运气,最意气风发的时候依旧保持最理智的谦逊。我们都知道,运气是强者的谦辞,命运是弱者的借口。胡歌有运气,但不止有运气,命运之神的眷顾总有到头的时候,届时能走多远,全看个人的修行造化。《仙剑》播出的第二年,《射雕英雄传》开拍,胡歌扮演郭靖。同剧组的林依晨、袁弘、刘诗诗都是同龄人,相处十分轻松愉快,他形容那段日子,“无忧无虑且彼此信任。”他们围成一圈天南海北地胡乱聊天,会一群人乌央乌央地跑到剧组外面的饭店里吃饭,然后开开心心地走回剧组。常言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平平无奇的一天,胡歌在拍完《射雕英雄传》返回上海,由于司机疲劳驾驶,商务车发生了严重车祸。胡歌的脸、右眼、颈部,被玻璃大面积割伤。颈部动脉、静脉全部暴露在空气中,差点人就没了。他说,“手摸在脸上,像摸在一块生肉上。”听起来都觉得背脊发凉,既惊悚又惶恐。胡歌经历了两次全麻手术,上半身缝了一百多针,密密麻麻的针脚布满了右脸和颈部,整张脸被白色的纱布包裹着。胡歌穿着蓝色的病号服,却还对镜头竖起大拇指:“瞧,这是我的新造型。”乐观幽默的精神让人有些欣慰。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有的只是绝望的思维。
意料之外的事情总会发生,或大或小,或悲或喜,怨天尤人不过是无用的哀鸣。
没有人知道,他的脸能恢复到什么程度。胡歌自己也不知道,他暗自想过,也许他还能演一些不那么帅的角色,或许就干脆不演戏了,直接转行做幕后也不错,天无绝人之路嘛。这时胡歌还不知道,他的助理张冕在车祸中丧生了。每当胡歌问起张冕的情况,周边的同事总会说她正在治疗、恢复得很顺利。没人敢告诉他真相。然而,纸是包不住火的。车祸第八天,胡歌打开手机,偶然得知了这个消息。这件事给胡歌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深深的自责将他淹没——最开始,坐在副驾驶位置的人应该是他。张冕觉得他累,让他在后座补补觉,跟他换了位置。如今,死的是张冕,活着的是他。他无法控制地感觉到痛苦,他差点被击垮了。一场车祸,将胡歌的人生撞得支离破碎,只剩下一地狼藉。那时,《射雕英雄传》还没拍完,导演说“等你回来”。胡歌却没有感觉到太多的欣喜,压力和各种翻涌的情绪将他压得死死的,他还没有做好准备重新回到镜头前。在经历长达一年的恢复之后,胡歌还是重新回到了剧组,完成了剩余的拍摄内容。再次回到镜头下,胡歌身上的少年期消失了,那种“少年人鲜衣怒马”的潇洒轻快不见了。他变得有些沉默,被巨大的压力、低沉的情绪重重包围,像拨不开的层层迷雾。结束拍摄那天,胡歌如释重负,忍不住哭了出来,他说:“所有的那种委屈、迷茫、无奈、孤独,在那一刻全部被释放出来了。”也许从这一刻起,他想去做些不一样的事情。尼采说过,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使你更强大。
尽管我们都不想经历这些可怕的事情,但是,放弃便是深渊,坚持才有希望。
悲痛之后,我们都别忘了奋力挣扎和自我救赎。
那时候的胡歌,被套进了一个便捷的营业模板里面,公司对他的个人规划迎合市场,不断重复古装小生的扮相,每一部剧都逃不开李逍遥的影子。《仙剑奇侠装》、《天外飞仙》、《神话》,他想要跳出去,想看看除了古装偶像之外,他的其他身份。胡歌开始了和自己的抗争。史泰龙说,人追求理想之时,便是坠入孤独之际。
他开始频繁地出现在现代剧中,《苦咖啡》、《生活启示录》、《摩登新人类》.......他不断地尝试,搭档倪妮扮演情侣,蓄起胡子不再白净。但每一步新的尝试,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频繁的口碑不佳,邋遢的外表造型,观众几乎对他的转型失去耐心,不明白他为什么放着已经实验成功的路不去走,偏偏要去碰钉子。他渴望成为一名演员,却只是成为一个年龄越来越大的偶像派。观众着急,同事着急,但是胡歌不太着急:“30岁之前为生活演戏,30岁之后为理想演戏。”直到年,胡歌接触到了话剧。他在赖声川话剧《如梦之梦》中扮演“五号病人”,这一演就是整整6年。这6年,他随着剧场多次辗转各地,一部剧反复多次地演绎,每一句刻在脑子里的态度一次次地重复演绎。演一遍,演两遍,演三遍......在剧场里,他不是一个偶像小生,只是一个踏踏实实的演员,将自己的表演打磨一遍、两遍、三遍,直到无限接近于极致。这是一个演员的朝圣。胡歌说,这个经历弥足珍贵,让他更明白演员的含义。世界上所有的横空出世,都是厚积薄发。
就在大家以为胡歌默默沉寂、转型无望的时候,年到了。由胡歌主演的《伪装者》、《琅琊榜》先后播出。接连两部,口碑炸裂,国民度极高,一经播出便火爆全国。偶像派吸引着年轻人,实力派却能征服所有人。胡歌再一次迎来了巅峰期,他迎来了更高的事业顶峰。但胡歌,却因为再次爆红,陷入了迷茫。他曾经在《朗读者》的节目提及那场车祸:他不断思考生命的意义、人生的意义、他的意义,很多人以为他过得不错,事业上升,熬过低谷,他收获了许多名和利。但是他心里总有个声音在告诉他,这不是他从那场意外中活下来的意义。“变得比以前更红,肯定不是我活下来的意义。”为什么我们总是追问活着的意义?肯定是因为我们太重视“活着”这件事了。年颁奖典礼,胡歌凭借着两部爆火大剧,拿下双料视帝,“观众喜爱的男演员奖”和“最具人气男演员奖”。颁奖现场,他除了对林依晨说了那些感谢的话,还有一个细节格外动人。宣布获奖名字的时候,胡歌起身,没有立即到台上颁奖。而是对身边的老戏骨、实力派前辈李雪健老师微微俯身、握手,以一个后生后辈的谦逊姿态,说了一句:“受之有愧”。谦谦君子,不外如是。
年,拍完《猎场》之后,他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拍戏,他回去读书。盛名之下,不乘胜追击,而是选择停下脚步。在娱乐圈这种风云变幻的地方,谁看了都要说一句“疯了”。但胡歌说,“皮囊坏了,就用思想填满它。”“就像一个人也有生命周期,也有休眠期、冬眠期一样。”这一修整,就是两年。再次见面,就是在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中,胡歌扮演了小混混周泽农。胡歌原本担心自己演不好这个角色,但在看完剧本之后,他非常心动。他问自己:“输得起吗?”答案是:“输了,也值。”俗话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胡歌疯狂地“糟蹋”自己。
他将自己晒得很黑很黑,拼命减肥、瘦下来,每天都睡得很少,胡子拉碴,他想让自己时刻保持在“疲惫”的状态。他在剧组立下军令状,要是不下心说了普通话,就请剧组的人吃饭。穿上环卫服,经常在街道上观察真正的环卫工人,将生活细节融入自己的表演。这一通折腾,让他在大屏幕上完全变了一个模样,都认不出周泽农就是胡歌。“这是我开启电影道路的一个标志性的电影,也是我当演员到现在的一次全新体验,这部电影一定会影响到我以后工作的选择,以及对表演的理解和认知。”《南方车站的聚会》入围了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且当时唯一入围竞选的华语片。胡歌几乎把谦逊刻进骨子里,回想起那次颁奖,他说:“去了之后我才知道自己跟电影艺术真正的差距。”年,胡歌生命中一位重要的女人永远地离开了他。胡歌是个很低调的人,不喜欢炒作,也不爱宣扬自己的私生活。母亲离世,胡歌没有在任何公开场合提起过。直到一个月后,胡歌转发一条微博,写着“献给一位远方的女士”。评论区有人隐晦地提到了才被公众知晓。母亲离世后,胡歌去过长江第一峡谷,他置身于恢弘壮阔的自然之中,俯仰于天地之间,那时候好像一切都消失了:“我慢慢地将视线向上移,看着山顶,看着云飘过,我觉得她就在那儿。”“我突然觉得,一切都不重要了。”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相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很多事情,只有大人能懂。就像朱自清的《背影》,幼时不明所以,长大不忍再读: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人生波澜起伏、大起大落之后,胡歌说,“人心是贪婪的,当我保住性命之后,就想得到更多。”他不再将事业当成全部。现在的胡歌,经常被粉丝称为“娱乐圈失踪人口”。除了演戏,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如果我能够有机会踏踏实实地学习沉淀,我愿意放下眼前的所有。如果我能够变成我想象中的自己,不辱上天的使命,让重燃的生命之火发挥更大的光和热,我愿意放下眼前的所有。”他脚踏实地地践行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他跑去了青海高原,以志愿者身份捡垃圾、挑水、做修理工。他建了很多小学,以去世助理张冕的名义做慈善。援助武汉:就像4年拍摄《琅琊榜》的时候,胡歌发了的微博:“我既然活下来了,就不能白白活着。”对于别人的盛赞和夸奖,胡歌的回复就显得十分平淡简单:“我只是当下想去这么做。”他比谁都尊重生命,也在享受着生命,他希望自己能实现价值。私以为有两句诗,特别适合他:①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常言道,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曾经在一次采访中,主持人问胡歌:“如果你可以和22岁的自己说一句话的话,你会说什么呢?”胡歌想了一会,回答道:“对不起,让你失望了。”达·芬奇曾言:谦卑的人会变得高贵。这句话在胡歌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分明是出类拔萃的人,却依旧低下头颅,保持着永恒不变的谦逊和虚心。②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胡歌说起人生规划,好像自己的人生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没了规划的。因为人生出现所有的一切,都不会按照预想中的美好一一发生。人生只能经历,不能想象。意外会有,风雨会有。“你永远只能等待这件事情发生。”歌德说过一句话:勇敢里面有天才、力量和魔法。他这种随遇而安的态度,是风波过后的经历让他成熟,让他愈发进退有度,也更加勇敢,敢于去面对所有未知和突发的一切。因为无惧风雨,才敢说顺其自然。在胡歌身上,我看到了他对生命的严肃、诚恳和热爱。用罗曼·罗兰的一句话来评价他特别合适: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END//////作者简介:雅客,喝茶,写字,立志做所有女性最坚实的后盾,不腹黑,但毒舌,宁可浑身是刺也不愿意磨平棱角的90后,陪所有人一起去看这世间百态。转载请联系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