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裂畸形是指颅内结构通过颅骨缺损处向外突出,可分为四种类型:①脑膜膨出:膨出物仅含脑膜与脑脊液;②脑膜脑膨出:脑组织随之膨出但不含脑室成分;③积水性脑膨出:脑室的一部分与脑膨出的腔相通;④囊性脑与脑膜膨出:脑与脑室膨出,在硬脑膜与脑组织间有囊腔。脑膨出的好发部位依次为枕部占70%,顶部占10%,额上部占10%,颅底部占10%。常并发其他先天畸形。
脑膜膨出:是指脑膜从颅骨缺损处膨出。凡颅缝有缺损处均可发生脑膜膨出,一般多发生在颅盖骨或颅底骨的中线,其中75%发生在枕部。资料表明有13%-14%的脑膨出病例有染色体异常风险。
病因
多数脑膨出病例是散发的,只有少数病人有家族史,其余因素如营养,叶酸缺乏以及孕妇体温升高等对发病的影响还不清楚,原因是这种疾病的发病率较低,不易获得合适的流行病学资料。
发病机制
胚胎学证明人类胚胎在宫内发育到第4~6周时,原始神经管在中线闭合,如果原始神经管闭合不全将发生脑膨出,颅部的神经管闭合不全,除影响颅骨,脑膜形成缺陷外,常伴有脑的发育异常,如脑积水,小脑畸形,胼胝体发育不良等,由于大多数脑膨出包含有发育成熟的神经组织,如脑皮质或小脑,两者都是在神经管闭合后形成的,因此推测脑膨出发生与其表面间充质组织发育异常有关,后者造成颅骨缺损,一般发生在胚胎8~12周,不伴脑膨出的头皮或颅骨先天性缺损,则可能发生在更晚的时期。
导致胎儿脑膜脑膨出因素,主要是在孕期,各种原因造成的胎儿颅骨发育不全。颅裂为胚胎期神经管及其周围的中胚层组织闭合不全所引起。
检查时注意事项:
1.当膨出的脑组织很少时,超声较难鉴别脑膨出或脑膜膨出。
2.应警惕颅骨缺损较小时,缺损和包块均不易显示,以防造成漏诊。
3.脑或脑膜膨出时可有一过性消失,过一段时期后又再出现。
4.颈部脑膜膨出时需注意与颈部水囊瘤相鉴别。而位于额部者应注意与额、鼻部的畸胎瘤相区别。
超声声像图表现
1.大多数病例可见颅骨回声光带连续性中段。
2.缺损处凸出囊性包块,包块内可见不均质低回声。
预后
该病预后与膨出的部位、大小、膨出的脑组织范围、是否合并染色体异常及其他畸形等有关。脑或脑膜膨出新生儿总病死率较高,虽然生后可采用手术治疗,但不能治疗神经系统障碍,因此术后患儿仍伴有不同程度智力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有研究表面额部小的脑膨出,且不伴有其他畸形时,其预后较好。
胎儿脑膜脑膨出颅骨严重缺损时形成脑膜脑膨出,且颅骨缺损部位于枕骨为多见。超声诊断要点是胎儿颅骨高回声环的延缓性中断,局部向外突出囊性物,使头部变形。
是由于颅骨缺损,脑脊膜腔内压力升高,颅内结构通过缺损处疝出颅外,脑膨出是指脑膜和脑组织膨出,脑膜膨出是指仅有脑膜而没有脑组织膨出。大部分发生于中线部位,少部分发生于偏中线的位置。中线部位均可发生颅骨缺损,但以枕骨多见。
声像图特征:
1头颅颅骨缺损,这是诊断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2缺损处突出一包块,脑膜膨出突出内容物为脑膜,膨出物为囊性肿物,脑膨出突出内容物为脑膜及脑组织,膨出物为实性回声。
3大量脑组织膨出时颅骨光环缩小或不规则,双顶径可能偏小。
诊断注意:
1缺损较小时缺损及包块不易显示,易漏诊。
2膨出在一段时间内可能消失,过一段时间又出现。
3膨出较小时很难区分脑膜膨出及脑膜脑膨出。
4胎儿的耳朵的超声表现容易和脑膨出混淆。
鉴别诊断:
1与淋巴管囊肿鉴别:后者无颅骨缺损,可有分隔,与头骨呈现为非常平滑的角度,而脑膨出与头骨的边缘常常是一锐角。
2与头部的畸胎瘤、血管瘤鉴别,这些都无颅骨缺损。
预防随着胎儿超声检查及母血中α-胎蛋白检测的常规应用,脑膨出在宫内即可获得诊断,这对决定是否终止妊娠有重要作用。预后单纯的脑膜脑膨出,经过手术治疗后,一般效果较好,可降低死亡率,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减少或缓解神经系统的损害症状,而脑膜脑室膨出、脑膜脑膨出一般均合并有神经功能障碍及智能低下和其他部位畸形,预后较差。手术不能解决其他畸形及改善智力。脑膜膨出
脑膜脑膨出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