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清楚敌人情况,才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也好缓解自身的病症焦虑。
身为常年饱受腰椎疼痛折磨的人,自然要了解腰椎知识,才会在与腰椎疼痛的对抗中取得成果。
腰椎间盘的组成腰部椎间盘有5个,即L1~2、L2~3、L3~4、L4~5、L5~S1。椎间由纤维环、髓核、透明软骨终板和sharpey纤维组成。纤维由坚韧的纤维组织环绕而成,外层主要是I型胶原纤维,排列密集,部分胶原纤维插入椎体;内层主要是较低密度的Ⅱ型胶原纤维,与外层相比,缺乏明显的板状排列。髓核在腰部位于椎间盘中心的稍后方,在年轻人尸体上,外观呈半透明的凝胶状,主要由软骨基质和胶原纤维组成,通过Sharpey纤维附于椎体骺环。透明软骨终板是椎体的上、下软骨面,构成椎体的上、下界,与相邻椎体分开。Sharpey纤维围绕于椎间盘的最外层,主要由胶原纤维组成,无软骨基质。椎间盘通过固定相邻的椎体稳定脊柱并维持其排列,允许椎骨间的相互运动,同时吸收加载到脊柱上的载荷和能量。腰椎间盘与其周围组织如脊神经有紧密联系,椎间盘突出或退行性变可继发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引起腰腿痛。
在幼儿期,髓核的结构与纤维环可明显分开,但到老年时,由于椎间盘纤维变粗,两者的分界不明显。不同年龄段髓核的密度不同,密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胎儿时期,椎间盘的血管来自周围组织和椎体,椎体的血管穿过软骨板至纤维环的深部;出生后,血管逐渐闭锁,12岁左右完全闭锁。成人除纤维环周边外,其他部分无血管存在,髓核和纤维环的营养靠周边组织渗透供应。
椎间盘的解剖特点腰椎间盘的矢状断面,中部膨出,前后两端较大,稍内有一缩窄,全体犹如横置的花瓶,两侧如瓶口、瓶底及其颈部。同一椎间盘上、下椎体软骨终板断面的厚度,在左、右矢状面前、中、后三点处的厚度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平面的椎间盘上、下椎体软骨板厚度略有不同,L1~2较薄,L4~5较厚,L5~S1较L4~5又略薄。性别之间椎间盘面积有明显差异:男性椎间盘面积大于女性,下腰椎椎间盘面积L3~4稍大于L4~5,而L4~5又稍大于L5~S1。椎间盘与相邻腰椎椎体高度比值,成人为0.3~0.6。腰骶椎间盘的后缘正常呈平直或轻度后凸。在腰骶椎间盘的后缘与硬膜囊的前面之间有丰富的硬膜外脂肪,这对解释CT图像有很大帮助,显影清晰的硬膜外静脉通常见于这些脂肪层内。椎间盘的血管和神经成人椎间盘几乎无血管,仅纤维环周围有来自节段性动脉分支的小血管穿入,多在椎间盘的前后缘。在胎儿和幼儿时期,每个椎间盘皆由三条动脉供血。椎间盘的神经分布与血管相似,在纤维环的周边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其深部、软骨板和髓核内无神经纤维。前部和两侧部主要接受窦椎神经的纤维。窦椎神经多发自脊神经后支,也可发自总干,接受交感神经小支后经椎间孔返回椎管,故又名返神经。
窦椎神经先贴行于椎间盘后面,发升、降支沿后纵韧带两侧上、下行,可各跨两个椎间盘,共分布至四个椎体,其横支可与对侧吻合。窦椎神经分布于椎管内诸结构,组织学观察,其感觉神经末梢在后纵韧带、硬脊膜的前部、神经根袖、椎管内前静脉丛的静脉壁等处的密度最高,椎骨骨膜及硬脊膜的侧部次之,硬脊膜囊后部及黄韧带内最为稀少。该结构可解释侧隐窝狭窄、腰椎间盘突出压迫而造成的剧烈疼痛。